读完6月12日第三版的《谁来为我们减轻负担?—亏损企业职工的呐喊》一文,我心潮起伏,热血沸腾,提笔写下这段文字,说说心里话。
作为一名工会会员,我为自己的组织能有这样一份好报而感到骄傲,它既把握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办报所需的舆论导向,又不失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特色。《谁来为我们减轻负担?》一文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读过耐人寻味。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理论上是对的,但由于自身环境和机会的差异,另一部分没有富起来的人虽然没有赶上头班车,但他们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
以我自己为例,我所在的企业既不是亏损企业,也不是盈利大户,每个月工资总收入在260元左右,爱人的收入和我差不多,供养一个孩子。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工资涨了将近10倍,然而,生活费用的指数也不断上涨。过去每月人均生活费20元,现在每月人均生活费80元左右(这还不是顿顿鸡鸭鱼肉,只是一般的家常便饭)。粮食、食油、燃料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放开,费用比以前平均翻了4倍。此外,房租提价、水电提价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大幅度涨价,使得每月工资所剩无几。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一些真正让你“出血”的、数额巨大的开销还在频频向你招手。今年实施房改,光买房子一项需花费6000—8000元(居住面积31平方米)。医疗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企业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也在陆续进行,这些都要我们掏钱。那么,钱从何处来?企业领导视他们所说的不创效益的人为“闲人”,经常放风:“能调走就快走,不能走的出去创收,创不了收的不要怪我。”就这200多元不知到哪一天也就没了。路只有一条——下海,可海是有边的,它能容纳多少人?
(请作者函告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