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修令/文
孩子的脾气习惯,生活言行是不同的。但缺点往往来自一个特定的家庭教育方式。为了让家长能从错误教育类型中得到借鉴,特将常见的错误家教的类型介绍如下:
溺爱型:过分地宠爱自己的子女,使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父母(或祖辈、外祖辈)众星捧月般地围绕着孩子。溺爱的恶果,使孩子缺乏道德评价能力和控制行为的能力。
放任型:这种父母既不像溺爱型父母那般宠爱孩子,也不管束孩子,各人自顾自,任孩子自生自长。对孩子的一言一行既不批评也不表扬,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对子女的行为负责。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自立性很强,有主见,不依靠别人,但自私、冷酷、嫉妒心强,非常容易受外界不良行为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为他自己从小得不到母爱,容易向外界寻求刺激,再加上这类孩子攻击性强,行为残忍,自然容易发生反社会行为。
虐待型:这是一种自觉的虐待,夫妻离异,再婚,将原来的孩子当成累赘,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用憎恶讨厌的态度对待孩子。为了发泄个人的情绪,动辄打骂孩子、羞辱孩子。使孩子不相信世上有真诚和友爱,慢慢变得仇恨一切人,背着父母干坏事,并且撒谎骗人。这种孩子可能变得孤僻、软弱、敌视,也可能变得粗暴、反抗,甚至故意放纵犯罪。
严厉型:这是一种“正统”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虐待”。他们不顾孩子的能力、个性、兴趣,强制孩子服从。用个人的意志主宰孩子的一切,使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独立意识和行为自由的工具。这类父母的居心可能还是希望子女能够成才、学好,但效果是适得其反的。同虐待型父母教养的子女一样,严厉型家教下的孩子或者暴烈、反抗,或者畏缩胆小。只是这些孩子以后反社会行为比前者少一些。
过分期待型:父母在学业、事业上不顺利,想在孩子身上实现夙愿。希望孩子学好,尤其是能学习优良。孩子尽了努力,但他们还不满足,经常对孩子施以巨大精神压力,对孩子的合理活动横加阻止。孩子有了过失和缺点就极度怨恨,粗暴训斥。平时在生活中总是不相信孩子,不断地唠叨、嘟哝、叮嘱、吩咐,使孩子一直处于紧张的心理环境,产生焦虑不安,对自己没有信心,并可能产生一系列精神焦虑症状。如学习恐惧,失眠和神经衰弱等。
保护型:家中一切的事都不让孩子动手,孩子自己的事也极力代劳,整天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饮食调理、行动安全,总希望把逐渐长大的孩子当成娃娃“抱”在怀里。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往往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依赖别人,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好责怪别人,不能和同伴和睦相处。在家任性,在外胆小。成人之后缺乏社会生活的适应性,也容易自卑、自负。
不一致型:这种父母,双方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彼此尖锐对立,形成多种不一致类型。例如一方严厉,一方纵容,使孩子自小就会用不同方法和态度对待父母,学会看脸色、看人头行事的行为方式。孩子往往在严父面前俯首贴耳,在纵容的母亲面前飞扬拔扈。这样的孩子容易变得虚伪,应付,会与人虚与委蛇,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