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英
“小陕北”大名怀杰,市机务段维修车间的工人。他工作出色,且身怀绝技——善写喜剧小品,同事们从他一口呢哝方音知他家居陕北安塞,便不多问,为其加冕“小陕北”。
认识“小陕北”,是很偶然的。去年暮春,我结束实习欲返津门,在火车站挤了半日,也没买上票。无奈去电话厅给家里挂电话,央爸爸来帮忙,爸爸却不在家。我一脸沮丧地走出大方,这的老话的那个男孩追上来,大人似的问清我的情形,拉我跑到售票厅,不消10分钟,票便到手。那次我及时返校,多亏了这个善良的男孩,他便是“小陕北”。
那个冬天,我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小陕北”。火车头停在车间大门一侧,正当风口。车间外,黑色的铁轨旁还卧着片片白雪。我远远地站在一边,看“小陕北”熟练地使用着螺丝刀、扳子之类的用具认真地修火车。那时,凛冽的北风在户外嘶叫着,激荡出一个个尖利的哨子。我紧紧衣领、袖口,仍无济于事。“小陕北”的手通红,肿得胖胖的,手背上还有几只冻出的疮疤。旁边几位老师傅也穿着工作服,很严肃的样子,不时地向“小陕北”高声喝斥什么。不知是冻得呢,还是怜惜朋友,我只觉得泪水不住地往外涌流,怎么也抑制不住。
车修好了。司机试了一番,便对“小陕北”竖起大拇指:“怀杰,不错嘛,效率真高!”怀杰冲我顽皮地扮个鬼脸。他见到我脸上未干的泪痕,惊异地问:“怎么哭了?”我答:“天儿这么冷,你修得又很专心,他们还要训斥你,没一点人情味。“小陕北”赶忙解释:“你不了解他们。工人的情感是豪迈奔放的。所有的关心和爱护都蕴含在这一喊一叫中!”
“小陕北”的办公室是十几个人共用的,很大。我上那儿,总感受到这些工人师傅们的热情和爽朗。我由衷地感谢他们。我常说:“怀杰,你人缘儿真好!”他总纠正:“是我师傅们人好,从不作假。”
这个时代需要勇于进取的青年。“小陕北”就是这样的。他挑灯夜读,寒窗三载,已拿下了全国自考干部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又趁工闲努力学习,现已考入西北大学夜大攻读本科。“小陕北”业余时间搞创作。他的小品曾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还有几个被演员搬上舞台。机务段里大都晓得“小陕北”是搞小品的。他的小品让人笑让人思考。
山系里的一丛岭,春季里的一棵草,这就是“小陕北”,普普通通,无半点殊处,然而他身上却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那是90年代工人阶级高尚、朴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