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再见了,门前那口井

2023年09月16日

慧敏

我家门前有一口井。这是一口养活了几代人的井。听说我爷爷的爷爷在世时就有它。

记得小时候,那是三月的一天,母亲和我拾柴回家,坐在门口的大槐树下喘息。娘问我世界上什么路最长,我连猜了几次,娘都说不对。最后,娘指着门前的井对我说:“世界上最长的路就是这辘轳把呀!孩子,别看就是这么一个小圈,可我们几辈子人也摇不到头。”娘的话,我当时一点儿也听不懂。心里一个劲地直纳闷:就这么一个小圈圈,怎么会摇不到头呢?我就不信。

全村人和牲口的用水都靠这口井。我经常跟着娘去井台边打水。看着娘把水桶挂在铁钩上,放下井去,那光亮的辘轳把立即化作一道白弧,急速地转动起来,听着“扑嗵”一声,知道桶挨着水了,看着母亲用那双粗糙的手抓住井绳使劲摇一下,然后用双手抓住辘轳把,躬下身子,一下一上地摇着,那树枝般的暴起青筋的双手吃力地摇着,一会儿,双桶打满了,娘拿起扁担,斜着身子,担上两桶满水,颤悠悠的。回到家,母亲放下扁担,揉着那扁担压痛的肩膀,我在旁边看到了,就跑到井台前,使劲地推着那辘轳,可是,那“顽固”辘轳纹丝不动,我咬着牙又跺了两脚。

1981年我们村上开始修建水塔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这下可走完了那“几辈子也摇不到头的路”了。我一溜小跑,到了家,把这特大喜讯告诉了娘。可是娘却淡淡地说:“从那里出的水不甜,咱不用那东西。”我忿懑极了,为了表示对母亲的不满,第二天早晨担水时,我藏了母亲的扁担,娘叫了我两三遍,我都装作没听见。当我起来时,见娘用手提着一只水桶,摇摇晃晃,大汗淋漓,我的眼睛湿润了,急忙拿出扁担,帮娘抬水。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娘,娘那是没钱拉自来水管呀!

1982年四月的一天,是我最难忘的日子。这天是我家第一次拉上了自来水管的、吃上自来水的日子,娘早早地到院里接了满满两桶水,准备做饭。我看见娘面带笑容,便故意问:“娘,你不是说那里出的水没有井水甜么?”娘笑着嗔怪道:“死丫头,就你鬼,如今咱庄户人家手头宽裕了,自来水自然就甜了。”

从此以后,我家门前那默默奉献了不知多少年的水井便逐渐清闲了起来。井口上盖了块大石头,一到饭时,人们尽可以聚在老槐树下,坐在大石头上,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明年的打算,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朗笑,那笑声,久久地飘荡在槐树的上空。

摇不完的辘轳把总算摇完了!

奉献了几辈子的水井也该休息了。可是,门前那口井作为中国农村变化的历史见证,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再见了,门前那口井!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10/1993102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10/21/1416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