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齐连声
马来西亚位于炎热的赤道线上,盛产橡胶、棕油,工业以机械加工业为主。昔日的她,也与我国一样千疮百孔,饱受了英国、葡萄牙等列强的侵夺,40年代才有了主权,人民开始当家作主。进入80年代中期后,这个国家不断调整政策,对内放开搞活,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现在,他们人均月工资约合人民币1000多元,家家户户全部实行电器化,户均小汽车1.9辆。在马来西亚,富翁几乎全是华人,他们不参与政治,一切权力交由马来西亚人掌管。除过华人、马来西亚人外,这个国家还有印度民族。这里的风情是多姿多彩的,这里的人们是热情好客的。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充满中国血统的华人传统文化。
图一、当年,郑和下西洋曾来这里居住了数月。在马六甲州关公庙里供游人参观的这两个粗长的船桅,就是中马昔日外交的纪念。
图二、相传,清代一公主嫁给马来西亚国王的儿子,当时陪送了500个宫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风俗习惯的变化,这些宫女都与当地的马来西亚人结了婚。人们把他们的后代称为“巴巴娘月人”。瞧,这位女巴巴娘月人正和陕西省新闻考察团的团员们高兴地合影。
图三、马来西亚的华人仍保留着我们旧中国的传统风俗。在人死后,他们同样举行葬礼,下辈人要奔丧。埋葬时,棺材上还得盖罩子。这不,已经做好的棺罩正在待售。
图四、在马六甲洲市区,有个妇孺皆知的华族馆,凡是华人,每一个姓氏的最长者,都要在这里立一个牌位。每到重大节日,后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到此祭祖。这里的祭祖堂更是“至高无上”。老人们故后,在“五七”(第35天)那一天,后人们都要穿上孝衣,带上供果,到这里进行祭奠。并且,要按照有关程序默念奠词。你看,祭祖堂主持正在给故者后代领念奠词和点燃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