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半百的姚桂英看上去体弱消瘦,平平常常,使你一下子难以想象:就是在这样一位女性的带领下,华县城区信用社仅经过几年时间的奋斗,便从一个存款只有220万元的不起眼小社一跃成为拥有1800万元存款的大社,雄居全县农金系统的首富。然而,只要接触起来,她的那份干练、热情和执著,还是会让你领略到那种“女当家”的特有的胸襟和胆略的。
说起来,姚桂英和信用社还算投缘。那是1964年4月,20来岁、英姿飒爽的她作为社教积极分子被组织安排参加了农村信用社工作。她刻苦学习业务,百张传票打得十分老练,老主任慧眼识珠,把信用社会计的担子压在了初来乍到的桂英的肩上。姚桂英深知这付担子的份量和领导对她寄予的厚望,她在内心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干好!辛勤、汗水终于换来了成绩和赞誉,一年之后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会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这20年来她经手的账务从没有发生一笔差错,每年业技术比赛都取得优异成绩。1987年,姚桂英成了全县信用社会计人员中唯一的一名会计师。
1984年,姚桂英被大家拥戴着在城区信用社主任的位置上走马上任了。当时的华县城区信用社刚刚重新组建,租赁了旅社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门面房开张了。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场址,职工没有住房,一切百废待举。姚桂英横下一条心,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在县城繁华处征上了一块地,准备给信用社安个家,给职工造个窝。谁料中途出了问题,新征的地被当地农民随意霸占建起了商品房。面对这些,她给群众讲道理,反而被有的人多次围攻、辱骂、威胁。姚桂英不急不躁,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义正辞严地维护了信用社的合法利益。一幢倾注着姚桂英心血的办公大楼终于拔地而起。而许多知情人的心这时却在颤栗了:这些年来,姚桂英一方面要为工作,为信用社的事奔波忙碌,一方面还要经受住中年丧夫的打击,抚育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世事艰辛,酸辣苦甜,这里个中滋味能有几人经过?
姚桂英患有胆囊炎、胃下垂、脑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但她仍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有时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看到了她两只眼睛陷进了深坑,身体一天天消瘦下来,大家劝她早点住院、治疗。她却说:“不要紧,不会怎么的!”劳累终于使她的胆囊炎复发了,职工张金安将她送进医院,在医生的再三劝说下,她才勉强住了院。但她告诉张金安:“回去后不要给任何人讲我住院。”倔强的她待病情稍有好转,就溜回社里参加旺季收贷了。
常言说,肥沃的土壤易生莠草。掌权管钱这一“肥差”免不了带来各种诱惑。这些年许多专业户靠贷信用社款富了起来。为了表达感谢,他们给姚主任送来了人民币,送来了彩电,有的干脆送美元,但姚桂英坚决回绝。她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吃请不到,送礼不要。1992年7月,临潼有个同学,一行3人远道而来,握手寒喧之后,给她说:“咱们不是外人,有话明说了!你给我贷10万元,给你回扣2万!……”听罢,姚桂英毫不客气地说:“2万元的确不少,但你不是不了解我的脾性。难道我的人品也就值2万元!”话不投机,客人只好起身告辞了。今年6月份,知道她家底细的某餐厅负责人来到她家,对她说:“姚主任,娃上学有啥难的哩,不过是2万元的事,你还是功夫不到……”,随即放下1000元扭身便走,姚桂英上前挡住来人,毫不含糊地说:“请将钱拿走!”弄得来人很尴尬。诸如此类,太多了,写起来会是一笔让读者头疼的流水长帐。
公则万事通,私则百事闭。这些年来,在这位“女当家”的带领下,信用社终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姚桂英本人也先后获得了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光荣称号。今年9月,又被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金融工会授予了“全国金融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成为闻名金融系统的一位“女当家”。(刘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