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郭子仪论关中

2023年09月16日

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物阜民殷,地险山峻,历来为兵家必争,得关中者得全国。战国时荀子对秦相论道时,称其为“形胜”之地;汉臣张良以“天府之国”说服刘邦定都咸阳。司马迁著《货殖列传》,言关中富占天下十分之六;柳宗元作《封建论》,赞其可“据天下,控四海”,……古人称誉关中者枚不胜收。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大军事家郭子仪的宏论,那是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发生了吐蕃突然侵入京城事变,代宗皇帝逃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是67岁的郭子仪只身收集散兵游勇,计取长安,扭转了危局。天下人都说由于大宦官程元振专权才酿出这场灾难,大臣们纷纷上疏要求弹劾罪魁。程害了怕,便劝代宗放弃长安,迁都洛阳,皇帝竟采纳此建议。郭子仪认为不可,迁都不利于镇国安民,再图发展,急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奏童:

“雍州古称天府,右陇、蜀,左崤、函,襟冯终南、太华之险,背负清渭、浊河之固,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兵强士勇,真用武之国,秦、汉所以成帝业也。后或处而泰,去而亡者不一姓,故高祖先入关定天下,太宗以来居洛阳者亦鲜。先帝兴朔方,诛庆绪,陛下席西土,戮朝义,虽天道助顺,亦地势则然。比吐蕃冯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夫六军皆市井之人,窜虚名、逃实赋,一日驱以就战,有百奔无一前;又宦坚掩迷,庶政荒夺,遂令陛下彷徨暴露,越在陕服。斯委任失人,岂秦地非良哉!今道路流言,不识信否,咸谓且都洛阳。洛阳自大盗以来,焚埃略尽,百曹楱荒,寰服不满千户,井邑如墟,豺狼群嗥;东薄郑、汴,南界徐,北绵怀、卫及相,千里萧条,亭舍不烟,何以奉万乘牲饩,供百官次舍哉?且地狭,裁数百里,险不足防,适为斗场。陛下意者不以京畿新罹剽蹂,国用不足乎?昔卫为狄灭,文公庐于曹,衣大布之衣;冠大帛之冠,卒复旧邦,况赫赫天子,躬俭节用,宁为一诸侯下哉?臣愿陛下斥素餐,去冗食,抑阉寺,任直臣,薄征弛役,邱隐抚鳏,委宰相以简贤任能,付臣以训兵御侮,则中兴之功,日月可冀。惟时迈亟还;见宗庙,谒园陵,再造王家,以幸天下。”

文中叙述了关中位置险要,是建国立业之地,为历代明主所重视。至于发生吐蕃之乱,主要是因用人不当所致。只要奋发图强,勤俭节约、简政减税、选贤游腐,就能再造唐室。代宗看到奏章之后,感动得直掉眼泪,对左右说:“郭子仪的确是社稷之臣啊?我要还长安的决心定了。”随后皇帝还京城,安定了国人之心。

今天重读上文,对于我们发展、建设关中,扬长避短、择贤选能、振兴经济,或许有某些借鉴。

注:该文引自《新唐书·郭子仪传》

上篇:神圣与欢乐的所在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11/1993112004-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11/20/14238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