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魂系绿茵梦

2023年09月16日

文章芙 雪燕

平心静气地说,施氏在受命于中国足球的危难之时,当初提出“提高体能和紧逼的能力;提高相对较弱的防守能力;加强配合,提高整体战术水平”的三个设想,是切中中国足球要害的。于中国足球,老衲功不可没。但伊尔比德及成都国脚队的表演,我们不得不承认:施拉普纳不是神,他终于过早地褪去了他头上的“光环”,这对于奉之为“神”的广大中国球迷来说,不啻为一贴苦涩的清醒剂。正如中国足球代表团团长王俊生所说:“中国足球的路很长,很艰难。”

中国队失利后,有球迷送给队员四个字:无怨无悔。这句话的确太贴切了,技不如人,战术单一,有什么可怨的?又有什么可悔的?足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整体配合尤为重要,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而在约旦有记者问队员:“现在全队的战术配合如何?”“配合?哪有配合?我们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回答令人震惊。赛场上,中国队的“一横一倒一大脚”,除了冲吊还是吊冲,不管对手是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此单一的战术岂有不输之理?

还有无数事实在向世人展示:幅员辽阔的国土上踢球者寥若晨星,尖子队员更是凤毛麟角。哪个教练不愿手下有几名尖子队员,可在有限的队员中如何挑得出来?就是沈阳、北京、上海、广州这样几个堪称足球基地的大城市里,又有几块足球场地?就足球人口而言,我们和欧美足球强国简直难成比例。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成都外围赛期间,在成都青羊区体育场训练的也门队教练看见木远处青羊区业余体校足球班学生正在一片没有草皮的沙地上训练时,立即让队员集合让出场地给体校学生。这一举动令少体校教练激动不已;自己的队员训练数年了,今天是第—次上草皮足球场练球,第一次将孩子们带上草皮场地的,竟然是异国他乡的教练。是中国足球的不幸,还是中国足球的悲哀?

正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一样,当旧有的一套已成为一种禁锢时,就需要改革!

令人欣喜的是:6月18日,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成都就深化和推动足球改革谈了10个远近举措:下决心改革足球项目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足球实体化,由现在的省市代表队制发展到俱乐部制,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引进竞争机制,创造足球发展良好的外部管理环境……在成都,一个较大规模、集体育、教育、医务、工商、新闻等各界人士于一体的民办“足球沙龙”得以成立,他们或是足坛宿将,或是资深球迷,共同怀着“足球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自发地聚合在一起;在沈阳等诸城市,足球俱乐部正在成为真正实体……但愿4年过后,中国足球队带给中国球迷的不再是悲哀和泪水。

中国人的足球梦,或许再做100年,或许就在明天结束。风雨同舟,痴心不改的中国球迷,请接着把梦做下去,等到山花烂漫之时,中国人的足球梦一定会到尽头。(完)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11/1993112004-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11/20/1423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