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成功来自执著

一访西安华亚电子公司董事长郭永胜

2023年09月16日

深秋的一天,记者踏着街头萧萧黄叶,来到西安市青年路止园,采访郭永胜。

郭永胜,就是昔日那个在古城企业界享有盛名的“锅炉大王”、“公关老板”。关心他的人一定会问:郭永胜现在在干嘛?是不是激流勇退了?要么就是发了……其实,都不是。郭永胜还是老样子,敦厚结实,热情坦诚,唯一不同的是,他正在默默耕耘,努力开拓着一个全新的事业领域。他现在肩挑两副担子:华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陇海兰新国际科技交流协会西安展览部经理。

郭永胜的办公室不大,光两书架资料和书籍就占去了很大一块空间。落坐后,一眼就看到了摆放在办公桌上的《眼解剖学》、《视神经学》等眼科书籍。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说:“华亚公司是生产增视仪器的,我怎能不钻研这方面的知识呢。虽说我已是48岁的人了,在风风雨雨中,从事了20多年的经济工作,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应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就拿创办华亚公司来说,也是得益于此。”

这番话道出了郭永胜为什么几经挫折与磨难,却依然能勇立潮头搏击风浪的奥秘。

几年前,郭永胜从一些材料中了解到,我国约有100万青少年患弱视、近视,且这一数字逐年增加。他的心被震动了,因为他自己从小就深受眼疾之害。他苦苦思索着: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能否找到一种治疗青少年眼疾的好方法呢?1991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空军西安医院主治医师胡秀文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发明了一种闪烁增视仪,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全军科技进步奖。这条信息给了郭永胜帮助青少年解除眼疾痛苦的力量,他毅然出资买下了这项技术,决心在这个创造光明的事业中大显身手,再一次创业。他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于1991年8月办起一家残疾人福利工厂——西安华亚电子仪器厂。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闻讯后,对这一义举大加赞赏,并为该厂题写了厂名。

万事开头难。为了使产品早日问世,造福青少年,他们紧紧依靠专家学者,加大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自筹资金,自制生产设备。在产品刚问世,资金周转还很困难的情况下,他先拿出一部分仪器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今年“六一”节,他们又向西安市青少年宫和延安地区中小学捐赠了几十台增视仪。在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同时,郭永胜没有忘记为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残疾工人献上一份爱心。在公司组建初期,他便把建立一套完整的劳保福利制度当作首要大事来抓。为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公司先后为员工办理了人身保险,退休养老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同时规定:每干满10年者奖励一份养老保险金,干满20年者奖励两份,并对一线工人坚持实行7个半小时工作制。真情换得真心。工人们生产积极性高涨,产量销量逐月上升,企业效益连翻四番。22岁的聋哑女工季秋云上班需倒两次车,但她从不迟到,完成任务产量高、质量好,月工资拿到500元。在这里工人们深切体会到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真正含义。

采访中,郭永胜见我对堆放在墙边的小报发生了兴趣,他忙抱起一摞自豪地说:“这是我们陇兰西安展览部自己编辑的《陇兰信息》。”这时,我才想起郭永胜还经营着另一方天地。自展览部1991年9月成立以来,郭永胜以他特有的公关意识和开拓精神,在促进科技交流,组织办理出国考察、商务经贸洽谈、引进外资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他们已和美国、越南、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牢固的经贸业务联系。近两年,他已代办并组织了十几批国外经贸展团。今年2月,他又率先向社会招聘经纪人。现在,展览部已有400多名经纪人和商务代表,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对此,郭永胜很自信,他要作一个出色的国际代理人。

窗外夜幕不知何时早已降临了,初上的华灯发出晶莹的亮光。告别郭永胜出来,回味着这次访谈,我越发坚信:成功永远属于你,郭永胜。

(本报记者张栋)

上篇:我国现有星级饭店干余家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3/11/1993112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11/25/1424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