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告)
文/雷子 图/李春兰 赵康
在1993年,港台巨星直奔内地,海外歌手频顾中国,打破了大陆流行乐坛的平静局面。在一阵彷徨之后,大陆流行乐坛的音乐制作人、歌手也都开始了行动。一时间,包装、签约、明星制成了时髦的名词。名乐队,众歌手在商业文化中各显神通,使得’93中国大陆流行乐坛热闹非凡。
摇滚乐开始新纪元
1993年,中国摇滚乐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摇滚乐据说是从正宗西洋音乐中分化出来的,虽然生动鲜艳但却一直被脚踏在地,后来在西洋音乐自暴自弃不顾听众口味的情景下,才得以复出而争得一席之地。英国的“猫王”堪称是一枝独秀,那高分贝的噪音让再矜持的男人和女人也耐不住镇定,从而掀起了摇滚的高潮,《跟着时钟摇摆》是其不朽的名典之作。此后,众多的摇滚乐歌手纷纷上台,著名的如迈克尔·杰克逊等。
在中国,七十年代以前摇滚乐几乎是空白。但在八十年代初,自一个蓬头散发,其貌不扬的男人声嘶力竭地吼出了一句“我曾经问个不休”之后,沸腾了整个北京城。从此,这个男人从大陆摇滚乐“一无所有”的境况下,带着他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以星火燎原之势烧遍大江南北,从而开创了一种具有反判和抗逆意识的感情载体,他就是崔健。
此后,又出现了王迪、孙国庆、田震,他们都以唱“劲歌”著称,而与崔健并称为中国摇滚的“四大天王”。但近几年来,田震、孙国庆已很少露面。王迪自89年从歌坛消失后搞起了摄影和录音,于92年又重现歌坛,以一曲王朔写的《玩的就是心跳》而再次跳入歌迷的心中。现时,他除了唱歌以外,他还在做一件对于中国流行乐坛十分重要的事——寻找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主流。同时他还组织了一个新的乐队一24K乐队,预计将在94年与各乐队一争高低。目前,他已与香港大地唱片公司签约,担任录音制作。
在大陆,比较有名的摇滚乐队有唐朝、黑豹与指南针。
于1988年诞生于长城脚下的唐朝乐队,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象一条巨龙,在93年终于腾飞起来了。它的一曲《梦回唐朝》,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为根基,借鉴京剧和民乐的唱法和演奏技巧,以宏大的气势,深刻的内涵,唱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生命力最灿烂辉煌时期的景象。
纵观93年,中国摇滚乐已经成熟许多。它已从最初的模仿欧美音乐中走出来,而探寻自己的,适合于中国人口味的路子。其歌曲内容也涉及到感情、文化等多方面,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地提高。
经过多年的忍辱负重,中国摇滚乐终于可以直面舞台了。
城市民谣粉墨登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93年,随着侯牧人、陈劲、艾敬、李春波等歌手的出现,给沉闷的大陆流行乐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们的歌唱,也轰动了整个歌坛。
中央歌舞团青年作曲家侯牧人在流行音乐圈内一向以“怪”著称。他集作词、作曲、配器为一身,写出了多首很有影响的歌曲,主要有《兄弟》、《边疆》、《我爱你,中国》。歌词都朴实无华,情真意切。他的演唱浑厚雄奇,给人感染力极大。他创作的歌曲大都曲高和寡,文化意味浓重,属于格调较高的流行音乐,他的走红说明大陆流行音乐的档次有所提高,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凭着一把38元钱的吉他起家的陈劲,1987年,他和常宽、张卫宁组成了宝贝兄弟乐队,出任贝司手。1990年又组建“做梦”乐队。在该乐队解散后单独发展。陈劲是个音乐奇才,集作词、作曲、演奏、演唱于一身,他的音乐中包含摇滚崩克、蓝调、重金属、民谣及大量的中国民乐。陈劲的音乐风格与他本人的性格很相像——疏懒、散漫,有时却充满激烈的冲突。其有影响的作品如《阳光下的温柔》及《水泊梁山》。目前,他也已加盟香港大地唱片公司。
艾敬,一只喜欢流浪的小燕子。十六岁离开家乡沈阳独闯天下。一把吉它,伴着她过街走巷,行吟都市。她的那首成名作《我的1997》,歌里虽没有什么哲思,讲的都是些极其平凡的琐事,曲子也很平常,但它令人感到亲切自然温馨舒坦。
李春波,因《小芳》而走红。《小芳》这首歌讲述的是知青上山下乡年代发生的一个故事。歌词朴实,曲调流畅,刚一推出便被许多歌迷传唱,打动了许多人的心。近日推出的专辑《一封家书》也颇受歌迷好评。
侯牧人、陈劲、李春波、艾敬这些在“都市边缘”用心歌唱城市民谣的歌手,用极其纯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为喧嚣,紧张的都市人送上了一缕清风。他们的歌声,如行云流水,缓缓流淌,使都市人在紧张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一份宁静。
推行“明星制”,众歌手竞相包装
面对93年港台歌手太力冲击大陆乐坛,大陆各唱片公司及音乐制作人在反思之余,深刻地认识到:大陆歌手要想成功,也需包装。因为“包装”歌手这是海外流行音乐界实践成功的客观规律。于是一段时间以来,南有广州、北有北京,你包装我,我包装你,竞相推出新人,以占据歌迷的心。其中风头最劲的莫过于武汉妹子林萍。
林萍的音色饱满有力,激情大气,善于演绎那种跌宕起伏,内涵丰富的作品。然而,这种曲子却不一定走俏市场。制作人颇费心机,经过一番研究,他们为林萍选择了轻松、跳跃、流动的音乐基调,以潇洒的主题贯串始终。林萍的形象颇有都市女性的洋气,潇洒的主题既符合歌手的个性,又与现代青年人的心境吻合。于是,由十多位广东词曲作者专为她制作的12首新作《林萍·潇洒的心》第一盒个人专辑一上市,就发行近10万盒,这其中不能说没有制作者的心血和努力。
还有今年初,广州“大地唱片”用向媒介地毯轰炸的方式推出艾敬和她的专辑《我的1997》,接着又魔术般让甜妹李玲玉改头换面,出了盘表现现代都市女性心态和追求的《女人心绪》。广州“新时代”也靠毛宁、杨钰莹金童玉女打下半壁江山。后来,音乐圈里经纪人出现,北京的经纪人王晓京和赛特公司合作,把陈琳和那盘《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一通妙作,推向市场,使陈琳在一夜之间由无名小卒变成了红歌星。此外还有李春波、林忆征和黄格选,他们的走红都与中唱广州分公司和北京影音出版社的竭力宣传是分不开的。
“包装”歌手,实行明星制,这是我国歌坛吸收港台先进经验后的结果,93年仅仅是个开始。上述歌手的走红说明,只有投入大力气制作,大陆歌手才能与港台歌手抗衡,内地的流行曲才可能与港台一争高下。
“独行侠”依然寂寞
93年,以包装为手段的“明星制”如催化剂,让演艺圈开了锅。那英、毛阿敏、解晓东、蔡国庆、陈劲等都不甘落后,纷纷加盟各唱片公司,签约队伍颇为壮观。但仍有一些歌手在天边的空灵和寂寞中独自度过漫漫时光,用音符和歌声在探寻人生。
刘欢,以一曲《便衣警察》主题曲而家喻户晓。近两三年来虽很少露面,但今年随着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播放,由其作词作曲且演唱的主题曲《千万次地问》又再一次问到了歌迷的内心深处。
张楚,这个生于西安的陕西小伙子,10岁便开始了流浪生活。几年来,在无限的孤寂中,他走遍了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在荒凉戈壁,凄寂的大漠,冰封的雪山,无垠的草原,都留下了他流浪的脚印和孤独的歌声。他写的歌,词曲透彻心腑,演唱嗓音浑厚苍茫,呈现出一种无法抵挡的力量,任何一个听到他的歌声的人,都不禁会有一种难以言尽的凄凉之感。其中他有一首最有名的歌名叫《姐姐》。
张楚虽然成功了,但他仍是一无所有,他还在流浪。像张楚这些在荒漠中飘荡的游吟歌手,将情归何处?愿他们都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从1993年大陆流行乐坛回顾来看,我国的流行音乐已渐入佳境,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各唱片公司都极力推出新星,众歌星也都在努力寻找感觉,以争取一方天地,可谓是“万里霜天竞自由”,这种景况将为港台歌星进军大陆造成一定的威胁1994年,港台、大陆歌手谁强谁劣,我们且待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