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建
去年10月19日,现年40岁的贝娜齐尔·布托举行就职仪式,第二次担任巴基斯坦总理。
贝·布托出生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在美国哈佛大学就读4年,贝·布托成绩优秀,又因能言善辩颇有名气。随后,她又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3年的校园生活使她的口才长进,通过竞选,她赢得了牛津大学学生辩论会主席的职务,成为担任此职的第一个非英国人。
1976年学成归国后,开始从事父亲从事过的外交工作,和政治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不久,布托家族交上厄运,在6年期间,她的慈父蒙难(1979),爱弟死于非命(1985),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她一度成为阶下囚,先后经受8次长达4年多软禁和监禁。但她并未因此沉沦,她接过父亲的担子,29岁成为人民党的代理主席。继而与其母亲成为并列主席,在1988年的大选中,她领导的人民党获胜,首次荣登总理宝座。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但到1990年8月,当时的巴国总统伊沙克·汗以国民议会“失去人心”等罪名宣布解散议会和内阁,执政20个月的贝·布托总理下野。
3年的下野期间,贝·布托并没有蛰伏,和执政党多次较量,最有名的是1992年11月18日发动的向首都伊斯兰堡“长征”大游行。她亲率人民党成员闯铁丝网、冲警察人墙,冒着棍棒到大街游行,而当时她已经有6个月的身孕。后来,她从卡拉奇等地先后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反政府进军。去年2月,她在伦敦生下一个女孩,又成功地作了胆结石摘除手术。
随后几个月,巴国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前总统伊沙克·汗和前总理谢里夫双双辞职,10月将举行大选。早在4月回国的贝·布托全力投入后来的大选,她的保护农工不受剥削,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口号吸引了下层特别是农村中的大批选民。她在大选中获胜,再登总理宝座。
在中巴友好交往史上,布托一家占有特殊的地位。1989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会见来访的贝·布托总理时说:“就中国来说,巴基斯坦是特殊的朋友,就你家庭来说,同中国有几十年的关系。你父亲同毛主席是朋友,我个人同你家也有较长时间的接触。”
去年年底,贝·布托总理首次接见中国驻巴大使周刚就提出,巴总统选举后,希望尽快访华,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国际问题及双边关系问题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她强调,巴中关系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巴中友谊和巴基斯坦对巴中关系的重视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