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1989年以来,省农业科学院认真“科技兴陕”的战略,每年组织2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地方政府和科技人员一起开展大面积技术承包,5年实施项目87个,累计新增产值24.33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5年来,推广农林牧渔良种100多个、农作物良种1.6亿公斤、经济林苗木7242万株、果树苗木8950万株、畜禽良种1550万头(只),将生产用种普遍更新了一次,有的达到两次;推广实用技术780多项,其中新技术260项,主要技术覆盖面较承包前提高了20%—40%。承包后5年与承包前3年的平均值相比较,粮食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增长24.7%、21.6%和13.7%。
——提高了农业科技队伍素质。科技人员自觉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受到各级政府表彰奖励。他们针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示范推广项目301个,其中103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其中获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奖32项、农村科技进步奖71项。
——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村奔小康树立了一批超前示范样板。5年来,他们采取各种方式培训农民500万人次,建立专业户和科技户7.7万户,不仅普及了农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5000多名农民获得了技术职称,为今后农业生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搞好技术普及的同时,各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商户优质高效农业。合阳甘井休里高效农业示范村,人均占有粮5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2元。洛川苹果高产示范村,人均苹果面积1.8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眉县槐芽赵家庄笼养鸡示范村,人均占有粮600公斤,人均养鸡纯收入达1200元。
(王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