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宏
权威人士保守估计,国有资产流失平均每天一个亿。企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性资产,流失知多少。
据统计,92年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8000亿元,潜亏500亿元,资产损失率为6.25%;91年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企业亏损319.7亿元;92年外贸企业亏损119.7亿元。企业资产流失惊人。
企业资产流失,在实际中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下列几种:
斩不断,理还乱的债权流失。如某玻璃厂家在产品销售中,购货方在数量上虚报破损量,在质量问题上采取种种非难,个别销售人员甚至和客户相互勾结,中饱私囊,前后致使该企业应收帐款损失百万元;一烟草企业,受原材料调价和政策性弥补不到位影响,使其其他应收款损失2672万元。
实物流失,企业资产流动的“大漏斗”。其形式主要有积压报废、盘亏处理、意外灾害和被盗被抢等。如某军工企业,据规定清理出积压品2571万元,报废品150万元,金属库钢材被盗,损失5.7万元;一纺织企业,成品库一场大火损失近200万元,同类某企业,因风化腐蚀等原因使固定资产盘亏35万元。
重估流失,这是目前企业流失的新形式。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在公司制、股份制的改制中和合资合作经营过程中,对企业资产不评估、低价折股和对非个人股不配股、不送股、不同利等。另外,部分企业在创办分支机构和经营实体的过程中,存在大公化小公、小公化私的现象,致使企业造成资产转移性流失。
禁而不止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和一些职能部门办“三产”,搞创收,设立小金库,也使企业产生一定的资产流失。
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权主体虚置,边界不清,关系不顺是目前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企业自身的重资金轻资产,管理的无约束,执行上的不力和偏差,也加剧了此种状况。
对于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应积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同时,还应强化企业资产的内部管理约束机制。据悉,《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即将出台,企业资产流失的状况,也必将改变。
愿企业资产不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