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

2023年10月10日

李竹娥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内容之一。

社会保障是政府对公民履行确保其最低限度经济生活的一种安全制度。它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矛盾和病态进行调节和医治,给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为经济运行和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它也是解决社会经济的一个杠杆,是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古已有之。但现代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体制越来越健全。这是因为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首先,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实现资源配置是动态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收缩、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生产要素技术构成的提高,劳动者会出现失业问题。失业既是市场经济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必然现象,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态性要求。失业保险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保障。其次,市场经济是货币化、信用化、投机性强的经济,纸币作为流通的手段时常有通货膨胀出现。通货膨胀、证券与证券投机,加之失业、灾害等各种因素会有部分社会成员陷于贫困。社会救济就更加必要。再次,市场自由与社会平等相结合是市场经济的真谛,市场经济要求自由竞争、公平竞争,但并不要求收入平等。市场不仅不解决收入平等,反而会使收入悬殊。这就要求国家从中调解这种分配差距悬殊的问题。最后,现代化的高科技、高速化、专业化、精密化的生产劳动,工伤、职业病和因工致残、致死的数量和比率也相应增加,这也要求国家对劳动者给予补偿和保险。总括以上,市场经济要求国家对劳动者生、老、病、伤、残、死,暂时失去工作机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形式,给予生存资料的最低限度需要,以保障他们的生活权利。

以上也不难看出,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有以下功能:(1)优化市场环境。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如中、小学,幼儿园等),为劳动者自由择业、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者患病有医疗、困难有救济、失业有保险、生活有保障,体力素质能均衡发展。社会办职业培训的社会服务,可提高劳动力技术、业务、文化素质。(3)扩大积累。保险基金筹集后,在未使用前可以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形式存在以增加积累。(4)调节经济。保险基金可根据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增大或缩少,从而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5)调节社会。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在调节分配、保障生活、优化竞争环境、提倡团结互助等方面,都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自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之后,社会保障事业有很大发展。在城市,以高就业为基础,有了职业就有了保障;在农村,以国家救济和群众互助为主体,对“五保户”实行保障。这些都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亟待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决定》还明确指出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水平要与国力相适应,城乡应有区别,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基金筹集、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重点是完善企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合理负担。

上篇:摘掉了“黄牌”
下篇:企业登记制将改革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2/19940203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2/03/2898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