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红旗邮路”上的好后生

——记全国邮电劳模张子峰

2023年10月10日

王新民

他个头不高,身材瘦小。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就是从这个不太壮实的躯体里迸发出的一股力量,驱使他十几年如一日奔波在子洲县的乡邮路上,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保护了一条“红旗邮路”的荣誉,还把另一条全县投递质量最差的邮路改变成了“红旗邮路”。他,就是子洲县邮电局的青年投递员张子峰。

1979年,刚刚中学毕业的张子峰接了父亲的班,被分配到距子洲县120多公里的淮宁湾邮电所当了乡邮员。当所领导把一条“红旗邮路”——淮宁湾分给他时,他欣然接受了这副重担。

淮宁湾邮路是三日车步混合班,全长130多公里,山大沟深,道路崎岖。张子峰每天要步行42.5公里,把报刊信件投送到沿途的21个村、7个组、15个中小学和7个机关单位。

一次他投送邮件时,遇上了大雨,他冒雨送完最后一个点的邮件,天已经黑了。老乡们怕他晚上赶回邮电所路上不方便,硬把他挽留下来住宿。这个地方离淮宁湾邮电所比较远,他半夜醒来了,为了不影响工作,就悄悄地离开了老乡的家,启程回邮电所了。

张子峰在这条艰苦的“红旗邮路”上跑了8个春秋,共行程11.46万公里,准确无误地投送各类邮件20余万件。他不仅保住了这条“红旗邮路”,而且在全县第一个达到乡邮排单和投递清单的图章化。

一条“红旗邮路”保住了,为了创造更多的红旗邮路,张子峰又迎难而上。子洲县有一条邮路投递质量很差,用户意见很大。张子峰决心改变这条邮路的落后面貌,经过他多次请求,所领导于1987年2月批准他投递这条邮路。

他刚接过这条邮路,就遇上了一年一度的报刊收订季节。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他每天早出晚归,走村串乡,挨门挨户地宣传收订报刊。有的用户想订报又没钱,他就主动垫上。他还向用户们立下军令状,报刊杂志缺少了,要加倍赔偿。前年春天,张子峰参加了地区邮电局组织的春游,他回到邮路上后发现两份杂志用户没有收到,当时子洲县又买不到这种杂志,他就托人从外地购回杂志亲自交给用户。由于他投递报刊认真负责,妥投到户,这条邮路的报刊订阅份数很快增加了30%。4年来,他准确无误地投送报刊邮件14万件,其中近万件给据邮件盖章率达到100%。

北坊塬村十分偏僻,这个村只订了几份报纸。要把报纸送到村得翻一座10多里长的大山。这个村的报纸以前全靠捎转,群众意见很大。张子峰接了这条邮路后,坚持把报纸按时送到村,下雨下雪也不例外。老乡们高兴地说:“新来的投递员真不错,以后这后生可不能调走啊!”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奖金风波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2/1994020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2/05/2898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