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双手造出奇迹来

——记黄河工程机械厂老王人王蕴昶

2023年10月10日

许多人认识王蕴昶,缘于6年前黄河工程机械厂的总结表彰会。40多岁的王蕴昶普通极了,他伸出粗糙的满是老茧的大手,怯怯地从厂领导手中接过“厂级标兵”荣誉证书和2000元奖金。许多人先是惊愕,继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年,王蕴昶不仅超额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还日积月累为工厂从破烂堆里“捡回”了47万元,被大伙冠以“节约大王”的美称。

其实,老工人王蕴昶对工厂有着一种朴素的“当家人”的情怀。他有一种习惯,每当在车间看到绞刀、丝锥、虎钳等工具有了一点破损,被工人扔掉时,就觉得心疼可惜。他悄悄地把人家扔掉的刀具捡回来,重新打磨修理,别人再用起来果然十分爽利。因此,在厂里各车间的废品堆里,时常能见到他瘦削的身影。一次,他竟与一名老工人意外地从废钢堆里发现了2吨重的铝,他们将其烧溶交给供应科以备生产用,厂里还为此表扬了他们呢。

变废为宝还需要技术。王蕴昶除了爱动脑筋,他还有拿手的钳工技术。凭着这个他能让打成废品的零件“起死回生”。他利用业余时间,把那些有可能修好的零件从废品堆里选出来,象对待“宝贝”一样,精心地修补每一处伤痕,然后将修好的零件交给质检部门。人们对这些修复的零件检验后,常惊喜地发现,它们完全符合技术和性能要求,个别参数甚至还远远超过正常规定值。这些零件经过正常手续不断被一些用户以低于市场价格买去当配件使用,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和厂里外出维修人员反映,王蕴昶修复的配件使用中很少出现问题。据初步统计,从1987年至今王蕴昶从废品堆里为工厂“捡”回了430多万元,看来“节约大王”名不虚传了。

有句顺口溜:“紧车工、慢钳工”。钳工手工操作较多、技术性较强,最不容易超工时,而王蕴昶每年完成的工时都在6000小时以上。从1988年至去年10月份,他用不到6年时间干了17年多的活。

他在黄河工程机械厂工作的20年中,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自己的岗位,那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的身体伴着那颗火热的心一块献给了工厂,为此他欠下了家庭、妻子、儿子许多的债,他常深感心揪。但到了车间,他又忘了一切,工作起来是那样专注,忘情。

推土机上的固定半环,原来一直在车床上加工,干起来很费劲。他琢磨好久,动手设计制作好成形刀后装在钻床上一试,工效一下子提高了4倍;推土机上4种锥堵油塞的冲方,原来都是手工冲,干一个需要2小时。王蕴昶看着着急,他设计制造好加工机具后,放在冲床上便只需18分钟,这样每台推土机所需的20个锥堵油塞原来生产需40个小时,而现在6个小时就行了。

王蕴昶还时常到总装现场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老大难问题。钳工“慢”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们对此习以为常了,可王蕴昶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进旧工艺,让“慢”钳工在许多方面终于“快”了起来。 (党晓绒)?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2/1994021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2/17/2900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