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原县城,不论是在繁华的闹市区,还是在幽静的小巷子,到处都可见到身着黄衫的人力三轮车,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或顶烈日或冒寒风,埋头蹬驶着。只要你一招手,就会呼啦围拢过来几个蹬三轮车的,笑哈哈地争着询问,“您去哪儿?上我的军。”弄得你左右为难。但只要坐上车,就会感到坦然,鞍马劳顿之苦,顿时荡然无存。逛一趟城隍庙,游一回古龙桥,花个块儿八角的,用不着再为没车发愁了。买组合家具,添席梦思床垫,购蜂窝煤,或是弄一台电冰箱,不要着急。往街道一立,手一招,捎脚送货到门上,货还要给你放停当。给钱多少凭你良心,不会去斤斤计较,道一声谢谢,又匆匆消失在闹市中,使你好几天还会想起这些憨厚,诚实的汉子。
一位穿黄衫师傅趁歇脚的功夫对我说,县城里活跃着一支庞大的人力三轮车队伍,光挂牌的就有600多号,可生意依然看好。问他一天能挣多少钱,他咧着嘴嘿嘿一笑,不紧不慢地说:“这就看你有没有眼色,腿脚儿勤不勤啦。”“你一天能挣多少?”我打破砂锅问到底。“10多块吧。”话中透出一种满足,是不是还打了埋伏,说不准。
一位到三原出差的外地人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三原的三轮车真潇洒,坐上它既可捎脚,又可慢悠悠四处瞅瞅,浏览风景,绕县城逛一圈,花钱不多,算不白来趟三原城。小县城的群众并不富裕,能乘得起“的士”的人毕竟是少数,三轮车随叫随到,停放方便,又经济实惠。
一个行业的兴起,是随着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这个“新生儿”要想茁壮成长,还需要职能部门因势利导,输送营养。 (宋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