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灯笼节(散文)

2023年10月10日

姚志安

“不傻不精灵,正月十五打灯笼”,是关中地方妇孺皆知的民风习俗。此种习俗历史久远,源渊流长;但究竟始于何年,笔者未曾考察。只是眼见得这几年灯笼节越来越热闹,越闹越红火。这不,今日都大年初八了,我应该赶紧给外甥送灯笼去。

新铺的柏油路上,自行车、摩托车、小四轮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送灯笼的舅舅妗子们,带着生龙活虎的儿子,花枝招展的闺女,提着五颜六色,式样新奇的灯笼。那言谈,那神情仿佛不是去“走亲戚”,倒好象是去参加灯展,或者是时装表演;许多人的眉宇之间似乎都洋溢着一种不允许别人忽视的自信与豪迈。这种自信与豪迈无疑是在声明他们甘之如饴的生活,踔厉风发的精神,积极竞争的意识和奋斗成功的喜悦…

然而,我却怎么也忘不了三十三年前那个揪心断肠的灯笼节!

从学校报名回家,我一眼就看见灶爷台下木橛子上挂着的“牛粪灯笼”——一种用浅黄色皱纹纸折叠粘糊而成的圆而矮,状若一滩“牛粪”式的灯笼。

“舅舅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舅舅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我没有享受过他给我买的糖果,哪怕是最普通的糖果,哪怕只有一次。

“他走了。他说你今年十一岁了,还能打一回灯笼的。”父亲一边淡淡地说,一边从容地取下了灯笼,递给我。说心里话,这种廉价的灯笼,纸质既不好,样式又难看,颜色也暗淡,实在激不起我的兴趣。可是,我还是接过了它,因为我想起了可怜的皮包骨头的小妹!她都快一岁了,连一件玩具也没有。妈妈身体有病,奶不够她吃;爸爸忙里忙外,也顾不上抱她。她整天被放在炕上,哭了睡,睡了哭;只有我放学后,抱着她玩的时候,她的小嘴才会咧开来笑一笑。我爱小妹,她是我唯一的亲妹。父母亲就只养活了我们兄妹两个孩子呀!

“妈,我抱小妹打灯笼!”我提着灯笼喊着。

妈侧着身子,脸朝里,躺在炕上没有动,也没有听见小妹哭。

我来到炕前,惊异地发现小妹不见了,妈妈的枕巾上已经被泪水湿了一大片。“小妹呢,小妹呢?”我用劲地摇着妈妈,眼泪禁不住涌了出来。“我要小妹,我要小妹!”我声嘶力竭地哭喊,妈妈却依旧躺着,默默地流泪。

爸爸转过身,拉住了我的手,他无可奈何地摇着头。“小妹让你舅抱走了,他说尚村一家人没有孩子,……你妈有病,小妹没奶吃,这几年光景又不好……眼看着养不活,给人家算了……”

原来是这样!我一气之下,把舅舅送的灯笼踩得稀巴烂,二话没说,一头冲出家门。先跑到了相距二里的舅家,又死活不让地拉着舅舅,赶到四里之外的尚村抱回了小妹。

那一夜,我不知喊了多少次,也不知哭了多少回!我只记得月光十分暗,星星特别瘦,晚风异常寒……

弹指间,三十三年已过,如今又逢灯笼节。可是,今非昔比,我已年过不惑,生活的风雨在我的额头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小妹也早已成家立业,她的孩子都上小学了,她家青砖红瓦的新房也拔地而起。是的,她的日子现在好了,人们的日子也都慢慢地好起来。去年灯笼节,我跟小妹讲小时候的事,小妹说她记得不太清楚了。我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外甥也嫌烦。他们说,现在讲究朝前看,你老讲过去的事有什么意思。不错,要过上好日子,是应该不断地朝前看,朝前想;然而,我总认为人们要深刻地感受生活,还必须时时地朝后想,朝后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地理解生活,正确地面对现实,踏踏实实地朝前走。

啊,那个刻骨铭心的灯笼节!

上篇:没有了
下篇:话说“八股调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2/17/2900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