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效常
春节期间,你如果有机会到镇安这座小巧玲珑的山城一游,就会立即感到这里是春联的海洋,书法的天地,使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秦岭腹地的镇安县,被墨人骚客称为“终南奥区”,她蕴藏着许多神秘的色彩。春节贴对联就一直保留着古老的传统风貌。县城的几千户人家,有汉民,有回民,有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本地人”,也有来自江南水乡的“夏湖人”,尽管习俗有异,但春节贴对联却是相同的。早在腊月二十以后,城里的大街小巷,写春联的摊子随处可见。他们当中,既有苍苍老者,也有英俊青年,还有巾帼中的翰墨英雄。辛劳一年的人们,在办理年货的同时,总要买几张红纸写上几副春联以除旧迎新。有讲究的人家,还特意把当地的“书法家”请在家里,用浓茶香烟烈酒招待之后,客主之间吟诗作对,着意雕凿,直至合掌而笑,以示春风得意。
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中午以后,随着商店噼噼啪啪的关门,对联就陆续贴起来了。“本地人”吃团年饭在太阳落山以前,对联贴得较早;“夏湖人”在天黑定以后吃团年饭,对联贴得迟一些。除夕之夜,灯笼一挂,对联一贴,鞭炮一放,节日的气氛就浓烈起来,使你顿感“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了。
镇安人贴对联颇有讲究,只要是门是户,都要贴上一副。在宽阔的大门上喜欢贴两副对联:一副是长而窄的,贴在门框上;一副是短而宽的,贴在门墙上。还要配上门画、门须相辉互映,非常和谐。室内的各个房门(包括厨房)窗户也贴对联,甚至牛栏、猪圈、鸡埘也要贴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联语,在房屋周围的树上贴着“对我生财”的吉利话。
春节期间,一走进镇安,好似进了一所巨大的书法展览的画廊。没有书法硬功的人,是不肯轻易“献丑”的。从字体上看,行书居多,也有颜柳欧赵的楷书,有隶书,有王羲之的“笔走龙蛇”,还有现代的仿“毛体”,仿“舒体”,也不乏集各家之长的“我”字体。或秀逸,或苍劲,千姿百态,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对联用纸也很有讲究。喜庆春联都用红纸,以烫金纸为上。如若家有老人谢世,三年内不用红纸写对联,而是用蓝、绿、黄、紫各色纸写孝联,以寄托后人的哀思。如果用了红纸,是会遭到非议的。
从内容上看,以所望吉祥、和谐、康宁、美满为多,但由于观念的变化,也不乏言富言利的联语。有些爱舞墨弄文的人,喜欢自撰春联,以倾吐自己的心声。以离退休干部为例,有人写“耕虽苦读虽苦甘愿吃苦,进亦乐退亦乐知足常乐”;有人写“傲雪苍松桃红柳绿不争艳,经霜寒梅姹紫嫣红仍留香”。这也是“诗言志”巴!
春联是诗歌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镇安的春联既有古老的形式,而又寓有新意。但愿这朵山花在百花竞艳的园地中而开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