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观亭(散文)

2023年10月10日

张绪田

亭和塔一样都是我国独有的建筑艺术。年轻时读过《西厢记》,至今还记得“长亭相送”中老夫人和长老的一段唱词,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宴席。旅人行路黑了,进亭休息,热了进亭纳凉,冷了进亭取暖,晚上进亭睡觉,还可排宴送别……正由于此,我对亭一直保留着一种温馨和好感。

翻阅历史,亭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着变迁。在秦汉以前,亭是乡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就曾担任过泗水亭长一职。以后,亭字逐渐出现了多义性,一般是指设在路旁停留行旅宿食之馆。古人商品意识淡薄,旅人进亭吃饭住宿乘凉取暖遮风避雨,是不会收费的,“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南来北往的旅人聚在一起,或咂酒品茗,谈古论今;或依窗闲坐看酒旗斜风、闻稻香阵阵,听蛙声片片。此田园牧歌情调,着实令久居都市的人“心羡游僧处处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亭的实用价值弱化,观赏价值增强,亭则变成了一种小型建筑物,有顶无墙,多用竹、木、石等材料建成,一般呈圆型、方型、六棱型、八棱型或扇型等,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处,供旅客眺望、观赏和休息。

作为列台、楼、阁、廊、榭之首的人文景观,其建筑艺术就要在风格流派上下功夫了。飞檐斗拱、流丹滴翠、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亭,点缀在园林之中,高山之巅,溪瀑之畔,为秀丽的自然风光凭添几分典雅古朴的人文色彩和文化氛围。

几十年来,我也观赏过一些亭,有名亭,也有普通的亭。近闻某地为了开发旅游业,招睐观光者,不惜耗资数十万,别出心裁地在县城一隅建造了一座亭林。我慕名欣然前往,但到门口,又兴趣索然。观光者寥寥无几,门庭冷落,但门票价格高得惊人。我生性愚钝,不谙商贾,仅以工薪养家糊口,囊中羞涩之状昭然若揭,只好站在外边“望梅止渴”。但见那些亭子,一个个青一色地站在光秃秃的土堆上,四根水泥柱擎着铁皮制成的亭顶,有的破露之处,筛下束束光环,曾已刷过油漆,早已斑驳脱落。徘徊良久,默然无语;商品有假冒伪劣,人文景观也亦如此,看来要赏名亭,只能在故纸堆里自慰了。

文行到此,应作个声明:笔者写这段文字,绝非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只是想提醒一下,干什么事都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滥竽充数,否则就会以丑瑕美,适得其反!

上篇:镇安县城的春联
下篇:爱犬黑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2/1994021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2/17/2900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