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当工人照样能干出“名堂”

——记西飞公司工人技师倪同鑫

2023年10月10日

在人们眼里,年近五旬的倪同鑫这一辈子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当了工人。1975年血气方刚的他,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专业毕业后,毅然放弃条件舒适的科室工作下工段成了工人队伍中的一员。这多年,有关技术部门曾三番五次来“挖”他,他依然痴心如故。他当工人当出了“名堂”。

倪同鑫现在西飞公司48厂当夹层填料工,专搞复合材料成形。话说白了,复合材料成形就是以环氧树脂为基料,再配上若干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有机材料,在其“软化”状态,像玩泥巴那样,按图纸“捏”成各种各样形状,再送入热压罐里“固化”成形,来满足制作蓝天上飞机的零件要求。可别小瞧这活,其中学问多着呢!

几年前,某军机的阻力板进入生产研制攻关阶段。这个零件形状不但怪异,而且有11处空腔。空腔多,就意味着零件尺寸难保证、层间易起层难贴紧。过去我国的阻力板都是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603所派人去美国“取经”后,决定改成复合材料。这下他派上了用场,展开大学学来的系统理论知识、认真翻阅工艺文件,吃透图纸。又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决定在过去传统工艺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成模具,自己又动手制作了硅橡胶软模。“软硬兼施”之后,一次出罐成功。这项“绝活”荣获了航空工业部科技成果奖。同时,为设计、工艺人员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技术资料。

1993年,运七——200A飞机是西飞科研生产的重中之重,而运七——200A的进气道又是该机的十大关键件之一。他任攻关组主要成员。在研制过程中,他针对进气道与发动机连接的法兰盘翻边处易产生架桥的特点,又自制了环氧胶泥、压边模aircast3700的硅橡胶软模。采用这些“土制品”后,零件的翻边整齐、漂亮,保证了铺贴,有效地消除了空腔和疏松。在他和工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运七——200A复合材料进气道的首架装机产品。该项成果又获公司级科技成果奖。

同年,48厂生产的波音—9/—10等三项模压件因工装不协调,零件不能合格交付,一时成了厂里的卡脖子问题。他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自己锉修工装、加垫,经试验产品合格交付了20多架份。在“加空”水箱勇风罩生产中,他自己又用石膏加强筋的办法做成弧形硫化模胎,制造压边条,提高了产品的表面和内在质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工人几十年的倪师傅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取得了累累硕果。除某军机的阻力板荣获部级科技成果奖外,他曾与人合作的航模机身还获得过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90年他被评为工人技师。仅1993年一年,他完成较重大的小改小革就有7项,其中4项获公司级奖,被公司授予“革新标兵”称号。(张向阳)?

上篇:西安市府为特困职工排忧解难
下篇: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2/1994021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2/19/29009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