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当劳模应该像个劳模样……”

——记东坡煤矿掘四队队长杨汝科高永生

2023年10月10日

编者按:劳模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教育和激励着众多的人。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同样需要劳模。本专栏新开设的“劳模今昔”栏目,意在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欢迎大家投稿,若能配以生动的图片则更佳。

“咱不图名,图的是个贡献,还是多写一写别的同志吧……”当我们再次来到曾先后被评为省、局、矿级劳动模范的东坡煤矿掘四队队长杨汝科办公室采访时,他仍然是这样一句话。他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始终默默地工作着,用行动塑造着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杨汝科参加工作20多年了,自1980年被树为劳动模范以后,10多年来从不以劳模而高傲自居,始终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8年,他担任掘四队主管队长后,更是身体力行,努力工作。当年在只有3名队干、68名职工的情况下,虽然遇到地质极为复杂的条件,仍然一炮打响,拿下了973米的好成绩,超额20%完成当年生产计划。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杨汝科的带领下,这个队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年年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区队也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当劳模应该象个劳模样,时时走在群众前头。”这是杨汝科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1990年9月,东坡矿第一台综合掘进机的安装调试重担落在了四队职工的肩上,面对这一新的任务,杨汝科深感责任的重大。他夜以继日,找资料,查图纸,和机器对照研究,直到对ELMB——55型综掘机彻底了解后,他才大胆地拿出了自己的安装方案。安装开始后,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对各部件认真检查,亲自操作,力求准确无误。他常常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在他的带领下,全体职工通力合作,调试安装工作提前3天一次性成功。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安装费用5000多元。1988年掘四队穿越黄矸带,整个掘进机陷入“泥滩”,工作受阻,关键时期,杨队长在井下一蹲就是48小时,亲自驾机操作,终于排除困难越过了“险滩”。

工作中,杨汝科就象一只下山的猛虎;对同志,他又关怀备至、细心周到。每逢节日,他总是让别的同志回家团圆,自己坚持井下生产。同志们谁家遇上事,他总是跑前跑后。然而他很少关心自己的事,大孩子上学他没管,妻子有病他顾不上。直到前年被误诊为胃病的妻子病情加重时,他才手忙脚乱地将其转入铜川大医院。经诊断为胆结石,必须做手术,即使这样,他也仅在医院照看了10多天,妻子一脱险,他便委托给了亲戚,自己又回矿下井了。前年12月,在不到10天里,杨汝科收到两封电报,一是父亲病重,一是侄儿受伤,催他回家去看看,可他由于工作拉不开,无奈只能给家里寄了些钱。难怪大家背地里都说:“杨队长对同志象恩人,干工作是能人,在家里是‘罪人’”。

杨汝科同志就是这样,为了煤炭事业,为了职工利益,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劳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上篇:浅谈创造性开展工会工作的方法问题
下篇:编织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2/19/2901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