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张桂林在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走马上任当厂长的时候,厂子还是个“烂摊子”,经营管理不善,技术严重滞后。经过10个春秋的苦心经营,张桂林竟出人意料地使全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5倍,利税总额增长了30倍,工厂容光焕发地步入了现代化大型企业的行列。
省上一位领导来该厂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厂好人好效益好,来了一趟忘不了”。如何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已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工业劳动模范、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张桂林在总结他的治厂之道时,概括出4个字:认真严细。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张桂林的严格和认真是出了名的。他刚上任那阵子,为了培养一个好的厂风,便对一些歪风邪气大开“杀戒”:在家属区开展了“杀鸡运动”;规定不穿工服就甭想进厂;每天必须提前一刻钟到岗,开班前会、打扫卫生,还要做早操。紧接着,又把“要信誉,要效益”六个字的治厂方针悬于厂门,给全厂职工敲响警钟。同时,对上班迟到早退、用脚开机床、拿树枝当卡尺等种种不良现象进行了严肃处理。当时,不少人受不了这些清规戒律,牢骚满腹。可张桂林却说,好习惯难养成,要严就严到底。经过3年的整治,厂风明显好转了,干部、工人的作风过硬了。
张桂林办事还最讲认真,1987年底厂里从日本引进年产5千吨钢绳生产线的时候,他就想到了“洋设备吃洋饭,坏了还要洋人修。如果总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样样花钱厂里吃不消”。于是,他找准了5个关键的消化吸收点,积极组织技术骨干进行攻关,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原材料国产化的问题,而且设备坏了不用请“老外”修。去年11月份,大港油田反映厂子生产的钢绳有麻芯外露现象,他立即派一名副厂长到现场拉回产品,开质量分析会,并截下一节麻芯一节钢绳,分别挂在两个车间最醒目的地方,写明原因,要求一个挂半年,一个挂3个月。张桂林说:“你想要面子,就得搞好产品质量。”有一次,他转到锅炉房,发现烧过的煤渣很黑,就让节能办取样到省里节能服务站化验,结果含煤率高达50%。为此,他罚了节能办、动力车间领导和锅炉房职工3个月的奖金,并把没有烧透和烧透的煤渣分别装入两个烧杯,摆在厂门口“示众”。从此,一个严细认真、精神面貌好的职工队伍便慢慢产生了,企业也因此发了“家”。
(何晓龙 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