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北国棉一厂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始终将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再难也不难职工”。去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拆资392万元用于福利设施,筹资1229万元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从而唤起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全厂出现了职工思想顺心,工作开心,生活舒心的新景象。
近几年纺织行业的不景气,使西北国棉一厂也饱尝酸甜苦辣。几千万元技改贷款利息,近千万退休职工工资,原料价格的猛涨,使企业的资金十分紧张。但在涉及职工的基本福利上,厂子绝不“啬抠”。工厂毅然为职工通了暖气,建了茶炉,修了新房,全厂退休2300多名职工每月保证能按时领到退休费。该厂还注重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政治上关心培养,入党、评先进提干均以生产一线的工人为重点;在分调房、长工资等涉及职工贴身利益的事,要求有职工代表参与并公开张榜公布,提高透明度,从而使工人舒心放心,脚踏实地为厂里做贡献。原棉色花纱泛滥,职工主动牺牲业余时间硬是用手拣,终于使劣棉变成了优纱,出口合格率一下子上升到92.02%;企业资金紧,职工纷纷解囊,去年压下三项资金占用4000万余元,仅利息节省几百万元;原棉短缺,职工积极想办法、找门路,有的推销员一年在家不到一月,但大家普遍认为:将心比心,为厂里累点值得。 (文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