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记略阳钢铁厂高级工程师时有光

2023年10月10日

寒梅 李萍 唐霞

凭着一股倔劲,时有光干成了他想干的一切事,并在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1988年以来,他先后被省冶金厅授予技术进步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陕西省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成果二等奖和冶金工业部先进工作者称号,还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成为略钢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技术人员。

1953年东北工学院毕业的时有光是1979年来到略钢的。当时这个厂能耗总量在10万吨以上,而国家规定能耗总量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属于国家重点能耗企业,必须成立专门节能机构,但略钢却没有这样的机构。

时有光主动请缨,选择了节能工作。在一次会上,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略钢每年亏损1100万元,就有一千零几十万消耗在煤焦油上,不搞节能不行啊!

是千里马还要遇到伯乐,李国清任这厂厂长后,时有光才真正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当时,全国500多座轧钢加热炉,有4座属等外炉,略钢就占了2座,冶金部通报限期改造,时有光挑起了改造这2座加热炉的重担子。而这个厂每小时有8000至12000立方米的煤气放散,不仅污染环境,又容易造成煤气中毒,可轧钢的2座加热炉又需要大量燃料煤。时有光决心回收煤气,使之用于轧钢加热炉。

时有光提出了煤气过河工程方案,采用3项新技术,改造轧钢小型加热炉。投产时,许多人害怕煤气管爆炸,时有光挺身而出,与炼铁分厂借的4名煤气技师共同试验。投产试验一次成功,煤气燃烧均匀,躲走的人纷纷回到炉边。这项工程,年创效益92万元,不到7个月就收回投资,轧钢成材率大幅度提高,年回收煤气8000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0280吨。接着,他又采用12项新技术与6种新材料,改造开坯加热炉一次投产成功,达到冶金部规定的特等炉标准,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年节能效益达96万元。2个加热炉进入一等炉,该厂一跃成为省级节能先进企业,之后又率先在西北5省普钢企业中晋升为国家节能二级企业。

在成绩面前他没有停歇,1992年初,他又捧起喷煤工程指挥部的帅印。就在他咯血,连话都不能讲的情况下,他仍然奋战在喷煤工地。这项工程于1992年秋破土动工,就连马钢来进行技术指导的人都不禁为如此狭小的地盘、如此复杂的工序而咋舌。但是,对时有光来说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工程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都博采众长,并根据该厂实际而精心确定。经过一年顽强拼搏,工程正式投产并获得成功,所效益达226万元,2年多就可以收回投资。而且以煤代焦,增加了下部调剂手段,有利于提高风温,也有利于提高产量。在这同时,他又进行了小型加热炉预热器的改造,使风温由原预热风温80——100度提高到400——500度。

眼下,时有光仍不知足,他又选择了磁性槽泥改造淘汰型电动机,全高炉煤气高效加热炉等5个节能项目,而且都已有了改造实施的初步意见。为使略钢变成国家节约能源一级企业,时有光倾注了满腔热情。

“不待扬鞭自奋蹄”是时有光的座右铭,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吗?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3/12/2906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