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训练有素的立姿射俑

2023年10月10日

孟剑明

恩格斯在《军队》一文中强调,“军队的力量在于它的步兵,特别在于它的弓箭手。”也就是说弓箭手在战争的舞台上是一个相当活跃、重要的兵种。秦俑三坑中出土的弓箭射手不仅种类多,装备齐全,且大多部署在重要位置,二号坑中出土的立姿射俑就是这众多弓箭射手中的一种。

秦俑二号坑是由步兵、车兵、骑兵及专职弩兵等诸兵种联合组成的“集团军”。立姿射俑是弩兵的一种,他们被部置在弩兵方阵的四周。在东西两边的南北长廊里各有二排;南、北两边洞里各排三列,共计有立姿射俑172件。他们头挽发髻,身着轻便战袍,腰系革带,胫着护腿,足蹬方口翘尖履,整个装束显得轻灵、便捷。他们左脚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脚一前一后呈丁八字步,左腿微拱,右腿后绷,上身挺立,微向左转,左臂向左半抬微举,四指并拢,手掌伸张,掌心向下,右臂曲抱胸前,头微向左偏,面部神情专注。整个动作为持弓弩引而不发状。此姿态与《吴越春秋》中陈音向越王勾践讲述“正射之道”的记载完全吻合。陈音说射箭的人要心定神凝,注意力集中,其射箭姿势是“左足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立姿射俑以合理合度的足法、手法、身形科学地说明秦代对射箭的具体要求。他们与方阵中部的跪姿射手互相依托,互相弥补,二者一起一坐,弓弩轮番射击,矢注不绝,大大增强了杀伤力,便敌方无机可乘。

立姿射俑的雕塑,作者抓住了射手在单兵训练中拉弓的瞬间动作,极富力感的拉弓的双臂和前弓后蹬的双腿上下呼应,将炯炯有神的双眼,绷嘴屏气的神态及引弓待发的动作融为一体,神态认真,给人一种训练有素、百发百中的威慑力量。秦代对射手的训练极为严格,秦律规定负责发弩的射手如果射不中目标,要受到处罚。所以秦代的雕塑家严格地把握了这一点,将射手一丝不苟的正确训练姿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也充分说明射击技艺在秦代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拉弓射箭的动作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要求的规范化动作。可以说秦俑二号坑中的立姿射俑以其准确的动作造型,严肃认真的表情神态告诉人们秦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训练有素、勇武善战的武士,才能力挫群雄,独领风骚,一统天下。

立姿射俑

上篇:劲捷英俊的跪射俑
下篇:《神禾塬》的魅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3/1994031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3/17/29077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