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战胜命运谱华章

——记盲人、兴平县肝病医院院长董应龙

2023年10月10日

1993年岁尾,由肝病名医、盲人董应龙创办的肝病医院在兴平落成了!这座医院占地14亩,3500平方米,自筹和各方赞助共投资150多万元,可与县医院相媲美。在喜庆的鞭炮声中,董老先生心潮起伏,悲喜交加。

他恨:苍天把这么多的苦难加在他幼童时……

9岁,对于别的孩子来说,还是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着温情。可是他却厄运突降,在一场意外事件中,失去了仅有的一只眼睛。祸不单行,14岁时母亲、弟弟和一个妹妹相继离开人世,哥哥又被抓丁。此时妹妹年幼,父亲重病卧床。他为父亲和妹妹活命,长年沿门乞讨。遭白眼,被狗咬。一次,他去汉武帝陵墓自尽,但被好心人相救。

求死不能,就要求生。他横下一条心:学医,拯救普天下穷人。

“自古盲人算卦,谁见过瞎子学医!”人们议论道。董应龙不信那一套,他拜中医边二先生为师,一边给他干家务,一边拼命学。眼睛看不见,他用心记,用鼻子闻,用嘴问,用耳朵听,用手摸。他记药理,摸药物形状,识药草、练号脉、问病情。他坚信,苍天剥夺了他的光明,但剥夺不了他的决心、顽强与执著。老师下午讲的课,第二天早上必须背过。为此,他连自己也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晚。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之后,他能独立诊断一般常见病了。

破锅不用补,是医不治“鼓”,“水鼓病”难治,他偏要学。

肝硬化腹水,中医称“水鼓病”。过去医学不发达,肝病早期一般难以发现,而到腹水时,就成了不治之症。董应龙看到水鼓病对人们生命威胁严重,许多亲友乡邻被夺去了生命。年轻气盛的他,偏要学治水鼓病。

临潼锅锅山有个来自四川峨媚山的许道人,众传治水鼓病有妙方。他决心前往拜师。

他连去了3次,许道人都嫌他是盲人,不开门。

第四次去,敲门后许道人一看是他,又关了庙门。但他不灰心,仍是白天开水泡馍,晚上在碾盘上露宿过夜。

第八次去,仍未收;加上又急又饿,他一下子昏了过去,从山上滚了下去。他满脸流血,昏迷不醒,幸被一个好心的老太太相救。

在锅锅山上,有个卖茶水的老汉,这人每天要给许道人送一担水。他灵机一动,何不给老汉当干儿子,让他去求情。第十次去,被称为干爸的卖茶水老汉给许道人诉说他的苦衷,许道人勉强地收下了。

在跟许道人学医的近两年中,他只是能听到许道人为人治病,却始终得不到经验与药方。山高天寒。他衣着单薄,脚冻烂了,流血脓,但还是难以感动许道人,突发的一件事却使其峰回路转:按照当时反封建迷信规定,庙里不能烧香火。许道人让他给一个香炉放沙子,被管山的村团支部书记发现了,指责许道人是牛鬼蛇神,搞迷信活动,要组织人批斗。他气不过,和这个团支书打了一架,许道人这才与他成了患难之交,终于原原本本地讲了治肝病的经验和妙方。

免费治水鼓,且管吃管住,他被病人称为恩人,为此交了不少的“至友”与“亲朋”。

从冬天过来的人最知道冬天的寒冷,受过痛苦磨难的董应龙最知道无钱人看病的艰难。因此他处处为他们分忧。渭南市寺玉口村桥南镇张善娃,得肝硬化病3年,在西安治了一年无效。他家中仅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日子十分艰难。他对人说,自己死了不要紧,遗憾的是没有亲自给老母送葬。董大夫免费为其治疗,并让在家中住了七十三天。当时口粮紧张,他们一家人吃玉米糁,却给张善娃吃白米细面。他爱人为其精心护理、熬药,治了6个月,张善娃的病好了。张善娃而今已五十多岁,身体很好,承包了苹果园,走上了致富路。他见人就说,他那条命是恩人董大夫拣回来的。乾县要子关头村程志祥,肝硬化腹水,家人给照了遗像,他本人也安排了后事。经董大夫十个月的治疗,也好了!他开饭馆,做布匹生意,成了有名的富裕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经董大夫医好病的那些人,和他成了莫逆之交。在建肝病医院时,河南省的一名患者,一次捐助十万元以表救命之恩。

董应龙今年虽已64岁,但是他说:“事业仅仅是开始,我胸中还有一幅正绘制的蓝图。”

他以顽强的毅力与意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终于成功了!

他的事迹被陕西省电视台拍成了四集电视连续剧“天灯”,已广为传播。眼下,省电视台又在赶拍反映董应龙事迹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我的故事》。

他随省残联优秀残疾人讲师团巡迴作报告,听的人在台下落泪,称他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时刻不忘残疾人事业,先后捐款11万元。

他创办的兴平县肝病医院开业后,他说,要安排半数以上的残疾人就业,为国分忧。他还要兴办药厂,在有生之年,拯救更多的肝病患者。

董应龙终于战胜了残酷的命运,谱写了人生一曲壮丽的华章。

(本报记者赵观进)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穆庆国擒贼立功 受到表彰 一经警监守自盗 戴上枷锁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3/1994032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3/22/29086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