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 刘凤琴 冯春娥
当黄永根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巴音朝鲁手中接过“青年文明号集体”红旗时,突击队员们激动地欢呼起来,他们的成绩得到了肯定,他们的汗水得到了回报。此时此刻,他们又怎能忘记奋战在兴平石油大厦的日日夜夜。
那是1993年8月,陕建十一公司一分司正处在低谷之中。接到兴平石油大厦的施工任务后,分司领导便将它作为改革和振兴分司的突破口,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了组成既是管理型,也是劳务型的综合青年突击队,即:突击队队长也是项目经理,突击队员是各工种抽调出思想品质好的技术能手。于是,以黄永根为队长,平均年龄27岁的25名突击队员,很快开进了施工现场。
重担也落在突击队员肩上。
8月,大厦基础开工。按合同,10月中旬干到正负零,12月底主体三层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9月初,阴雨连绵,不断丝地下了几十天,以至于11月底才干到正负零。按合同规定,这段雨季不算工期的,但突击队员想用户之所想,坚持要按计划完工。可是仅剩下一个月的时间,要干完三层主体(占全部工程的2/3)谈何容易?于是以黄永根为首的突击队员们全部住进了单身工棚,采用两班倒,12小时工作制。
大厦为框架结构,砼工显得很紧张,常常是接班的来时,交班的还不愿离去,就出现了4名砼工同时施工的场面。机械工孔香兰,女同志,特殊照顾,没有搬进工地,但每天夜班,她都将孩子托给邻居照看,顶着寒风上班。12小时干下来,搅拌机里的泥浆溅满全身,建设单位的同志深受感动。突击队员刘建国,爱人即将分娩,他多么想回去,守在她的身边,但工程紧,实在抽不开身,咬咬牙,承受着亲人的责备,他又投身到繁重的工作中。在大家齐心协力的苦战下,不但挽回了因雨耽误的时间,而且提前两天达到合同工期,受到了兴平市市长的好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政治教导员贾学良经常提醒大家,树立质量意识。二层大厅吊顶,突击队认真商讨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按图纸规定,吊杆是用射钉枪固定,但缺点很明显,吊杆不牢固。当时有个别队员为追求进度,想按图施工,但黄永根认为,石油大厦将来用作商场,一点点质量问题就可能酿成重大过失,提议改为冲击钻打孔,膨胀镙丝加固的方法。他的建议受到了队员们的肯定,虽然在工期上吃了点亏,但保证了质量,被质量部门评为一级工程,先后有8家建筑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安全事故历来是建筑单位恼心的事。从一进入石油大厦工地。突击队员们就牢牢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他们懂得:安全就是效益,只有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质量和进度。建队时,购置安全设备的资金分司一时难以解决,突击队便在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挤出5000多元购置了60余顶安全帽以及安全网、防护篱笆,安装了4台漏电保护器。由于安全防范措施作得扎实严谨,在整个工程的施工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1993年,在建设部安全统检中,被授予“达标优胜单位”。
经过黄永根青年突击队的顽强拼搏,石油大厦终于竣工了,比合同工期整整提前了97天,在这个建筑面积3100m2,工程造价380万元的工程上,突击队员创造了人均产值2.75万元,赢余20万元的好成绩。在建设单位专为此项工程召开的竣工验收会上,兴平质监站站长对会上的18个单位说:“这是我当站长十几年来,质量最好的一个工程,到底是大公司的突击队,素质就是高。”不久,石油大厦被陕西省评为“跨世纪优质青年工程”,以此命名的工程,陕西省仅有两个;黄永根青年综合突击队,也被团陕西省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