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近年来,在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出现的青工不想当技工,技工不愿钻业务,企业不肯搞培训现象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了企业职工技术素质普遍下降,企业技术力量青黄不接。对此,人们普遍表示关注和忧虑。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才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不一定是人才。一些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偏重于企业管理和产品推销方面,而对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缺乏理解和重视,从而挫伤了职工学习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二、部分企业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他们只顾自己任职期内能否实现效益目标,而不考虑企业长远利益和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企业领导认为投资培训技工是“花自己的钱,给别人铺路,不合算。”也有些企业领导觉得投资培训技工确实必要,可在自己任职期内,那是“远水不解近渴。”
三、把抓培训抓市场对立起来。把主要精力投向寻找市场,为产品找出路是对的,但却忽视了在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有些企业决策者错误地认为产品是否畅销不在于产品质量的好坏,而在于推销手段的如何。因此,投资培训技工不如花钱打通市场。
四、职工“跳槽”、“下海”现象严重,致使企业不敢花钱培训技工。劳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后,劳务市场闸门洞开,企业职工实行双向选择,“三资”、私营企业“高薪引进”,导致了国有企业人才严重流失,其中技术工人所占比例最大,令企业感到“赔钱又折兵”,吃亏太大。
我希望,我们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把眼光放远点,切实正视和改变职工技术素质下降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 咸阳 周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