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何不知杨振宁

2023年10月10日

杨新寿

据报载,香港一影星抵达东北某市,几百名“追星族”的少男少女们手持花束在机场迎候,听说同机抵达的还有一位叫杨振宁的名人,便纷纷打听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一家电台也竟将杨振宁搞错成杨振宇。此事曾引发人们不少的担忧和议论,新闻舆论亦为此宣传得沸沸扬扬。大多都是在对这种现象表示忧虑的同时向“孩子们”发一通责怪,说青少年应该知道杨振宁,但却发生了这不“应该”的事,“反映出这些人文化素质的低下”等等。笔者认为,把批评的棍子一味地向毫无抵抗能力的“孩子们”砸去,未免有些偏颇。固然,青少年们应该知道杨振宁,应该知道科学家。但为什么却偏偏闹出了这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在人们为此而感到可悲的同时,细想一番,这没有“应该”的根本原因难道不是一些成年人们“应该”而没有“应该”所造成的吗!为何不知道“杨振宁”,为何不知科学家;大概首先是因为没人“炒科星”。近几年,咱们的宣传媒介,大到报纸、广播电视,小到刊物图片、车画之类,大有歌星影星独霸一切文艺宣传阵地的趋势:什么歌星影星的轶闻趣事、生活传记个人爱好、婚姻爱情,简直比封建时代“王妃贵妇”还要显耀。就连一些名星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化妆品亦成了一些新闻媒介热衷追踪报道的主题。说到底,他们的名不正是这样给“炒”起来的吗!而有谁象这样“炒”过科学家呢!非但如此,一些新闻媒介、杂志刊物在宣传科学家方面真可谓惜墨如金、内容简直少得可怜,致使应该达到的宣传份量都没做到。人非生而知之,孩子们自懂事起,就被这铺天盖地而来的“炒星热”搞懵了头,他们那幼稚纯洁而缺乏鉴别能力的心灵就自然而然的不知“杨振宁”了。所以,造成“追星族”的根本原因恐怕就是“教育上的失误”。

那么,为什么不“炒”科学家呢?深层次的原因,大概还因为科学家们穷。许多新闻媒介、报刊杂志为自身经济利益,靠“炒星”创收。科学家们虽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自身比较贫,哪能比得上那些“歌星”“影星”什么星的一出场就数万、几十万地赚钱。在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一些人受物质利益和享乐观念的驱动,追星“炒”星,以致形成“炒星热”。当然,说起造成这星那星“炒”起的“身价”,除了其它因素外,与时下存在的不正之风有关。一些地方或单位借搞这个活动、那个庆典,慷国家之慨。以高价请明星演出,一些筹办者从中中饱私囊,而观看者却大多都是免费。如果掏个人腰包恐怕没有这么积极。这样的例子见诸报端的就不少。奇怪的是一些灾区,亦用巨款请明星演出,不知这样做对救灾有多大好处。一些企业亦把企业经营成败的“宝”押在明星作广告上。靠明星做广告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未尝不可,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效益,恐怕还要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关键要靠科学技术,靠科技人员,靠给科技和科技人员多投点资。所以,愿“炒”星热降温,能否都来“炒炒”科学家。

上篇:父亲·铁塔·我
下篇:塞上联想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3/31/2911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