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困惑的粮价

——物价问题系列报道之一

2023年10月10日

本报记者柳江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又称为“百价之首”,其价格的起伏,涉及到许多行业产品的价格,也直接影响到国家政局的稳定。

去年底,从沿海刮起一股粮价上涨风,并很快波及我省。为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遏制粮价上涨,并收到一定成效。可时隔不久,粮价再次上涨。消费者怨声四起,不解地说:“一方面政府在控制粮价上涨;另一方面,粮价仍在上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日,记者走访了与粮食有关的部门,单就小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去年,省政府规定小麦收购价每斤0.37元。各地区粮站和粮管所负责收购。在这个环节,小麦的各种费用上涨0.10元左右。然后由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以每斤0.47元左右拉回工厂,加工成特制粉、上白粉或标准粉等。而国家对国营面粉厂加工的标准粉则实行限价政策,每袋为25元。这是指令性计划,必须完成。特粉和上白粉则是议价。这样,面粉厂生产100斤标准粉,则亏损3元,这部分由政府补贴。最后由食品加工行业、粮店以批发价特粉38元左右,上白粉33元左右,购回面粉,加工成馍、饼、面包、糕点等食品。经了解,不少地方加工蒸馍,批发价每市斤为0.75元——0.80元左右,卖给一些个体零售点。有的则干脆自己销售。以1元5个馍或2元11个馍再卖给消费者。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西安市物价局和市粮食局于1992年发布的联合通知规定:每斤蒸馍、罐罐馍重量为650克——675克(1.3市斤——1.35市斤)。记者近日在西安南小巷、西北一路、洒金桥等地,查了近30名消费者买的馍,没有一个达到标准,最多的一斤少80克,制做蒸馍的个体和集体,无形中把消费者宰了一刀。西安市不少个体粮店的价格也真吓人。标准粉每袋30元左右,上白粉每袋36元左右,特粉每袋40元左右。

从上述几个流通环节,我们不难看出,从农民生产1斤小麦,再到消费者手中,价格是步步高。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国有粮食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谁都不愿也不会做亏本生意,都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因此,粮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全面放开。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如何发挥杠杆调控作用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粮食中间流通环节多,漏洞多,管理混乱。只要有利可图,谁都可以经营粮食生意。不少个体粮食经营者的营业执照上也写着“批零兼营”。有的街道不足百米,粮店就有四五家。因此,易造成一些经营者囤粮聚集,待价而沽。这又势必造成市场价格的不稳。在一些发达国家,搞粮食批发的要有一定的资金规模,以及储运、场地等先决条件,但绝不能搞零售。搞零售的则不能搞批发,经纬分明。一来,国家便于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二来可避免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我国粮食市场的不规范,势必导致一些投机者从中渔利,给粮食市场带来混乱。因此,国家应尽快采取措施,并进行彻底整顿。

最近,国家提出: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一些农产品收购价;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势头。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也是记者在采访中,消费者呼吁最为强烈的问题。

上篇:没有了
下篇:李国清得钢铁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4/02/2911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