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陕西人民多灾多难,陕西工人也不例外。那时,工人工资低微,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而且时刻有失业的威胁。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我省工人基本是手工业工人和店员。那时工人生活状况如何呢?从1925年9月13日西安鞋匠工人《罢工宣言》里可见一斑,宣言里反映:罢工前鞋匠工人每天工钱240文,当时市场物价是一斤面粉100文,一斤炭70文。后来,面粉和炭价每斤都涨到了300文,而工钱仍为240文。罢工工人要求每日工钱增加到720文,而资本家只答应增加70文。这说明,当时工人每日工资只能买一、二斤面粉。1929年(民国18年)陕西大旱,接着连续几年闹灾荒,人民流离失所。就这样,统治陕西的军阀冯玉祥为了扩充势力,仍然横征暴敛。天灾人祸,使陕西人口锐减了1/3,工人生活更是痛苦不堪。
1932年初,陇海铁路从潼关向西修筑,1933年修到华县境内。3月9日《西北真报》上刊登了《西潼道上筑路工人痛苦的生活》一文,说“作工名义上有工资,实际不发,全被工头克扣。工作时间没限制,未明前一小时动工,黑暗后一小时歇工,早、午饭均在路基附近,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在敷段工程,有一工人已作工一年之久,工资一文未见,还将被褥被工头扣押以抵伙食费。”那时军阀混战,陕西几个兵工厂工人较多,曾经逾千。但工人“完全过的是极端受压迫的士兵生活,无一点自由可言”,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为此,兵工工人进行过多次斗争,几乎每次都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1933年下半年,这些工厂相继关闭转产,1000多名工人被赶出大门,工人生活更无着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有一批大中型工厂在西安、宝鸡、咸阳建立起来,这时的工人生活仍然如同牛马。1938年4月在《青年战线》上刊载“西京某(大华)纱厂工友座谈会”一文,反映了当时纺织厂的情况:车间棉花毛太多,像下雪似的,每天生病的有七、八十人,厂里的养病室四个月就死去工人十几个。工人工资最高的每月十二、三元,学习工每月一元左右。有病停工不但没有工资还要“倒找”,病三、五天就开除。对工人随便处罚,机器零件坏了,地扫得不干净,都要罚钱。少则两三毛,多则四、五个工。据咸阳纺织厂(今陕棉八厂)从当时的罚工簿上查到的资料:从1943年8月23日到1944年7月8日,共处罚1352人,金额达4957元,工日1061个。四年半开除工人225名。更可恨的是管理人员动不动就打骂工人、罚跪、侮辱女工。咸阳纺织厂女工董亚群被工头强奸后投入井中杀害,厂方不但不惩办凶手,反而偷偷将工头放走。
旧社会生活最悲惨的是煤矿工人。那时矿工下井实行“大班制”,下井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不能上井,吃喝拉撒睡全在暗无天日的井下,沉重的劳动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惨无人道的管理制度,使难以数计的工人葬身井下。把头是井下的“土皇帝”,所谓“紧三鞭,慢三鞭,不紧不慢又三鞭”是把头管工人的办法。工人曾多次举行罢工或武力反抗,但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解放后许多人去参观过的铜川陈家河“霸王窑”,就是当时工人生活的缩影。 (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