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省经贸委和省教委首倡的“厂、校、所双向考察、双向合作”,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过去提高了10个百分点,每年“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实施项目1000多个,新增产值15亿元,利税3亿元以上。
陕西是一个科技大省,拥有50余所高等院校、100多个部、省重点研究院所、近200家军工企业,科技力量名列全国前茅。过去,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这些科研单位和陕西的工厂企业“老死不相往来”,科技成果的转化被这堵无形的墙隔断。为落实中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省经贸委与省教委早在1990年冬至91年春就联合组织全省300多个大中型企业的厂长、总工考察了西安交大等8所高校,并签订了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合同626项,这些项目已在93年全部完成,现每年为我省新增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以上。
省经贸委、教委和中科院西安分院继续在科、工、贸结合上下功夫。几年来他们已促使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开发机构和股份公司107个。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和工艺技术,校、所投入科技成果、技术力量入股。从共同的利益出发,在明确的科研目标下研制高科技产品。从立项、科研、中试到工业化大生产,产、学、研三方优势互补,减少了盲目性,大大缩短了成果转化时间。如西北大学与西安化工通用机械厂联办的西安化工成套设备开发研究所,同省烟草公司旬阳卷烟厂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二氧化碳膨胀烟丝工艺,从中试到投产过程,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美国菲利普公司的同类产品,每年创效益126万元,创汇15万美元。西安交大和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共同投资700万元建成“彩通公司”,经4年努力试制出我国首批37厘米720线和51厘米1000线的高分辨率彩管,已于去年4月正式投产,盈利十分可观。 (曹云龙 范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