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了孩子 为了未来

2023年10月10日

石闻

前一段时间,报纸上刊登的《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报道,曾经使众多的国人为之震惊;最近,有的报纸又报道该文有杜撰夸张之处,不尽真实。具体情节虽有争论,但不管怎么说,就此引发出来怎样关心、爱护、培养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却值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哪个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但是在应该给予孩子些什么问题上就不尽相同了。诚然,在今天,特别是城市,我们的大多数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是家庭的“天之骄子”,掌上明珠,享受着他们的父辈、祖父辈儿时所无法比拟的生活。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也正是几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所梦寐以求的“让下一代生活得比我们更美好”的追求。可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纵容、娇惯、溺爱现象确实越来越严重。不少人只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忽视了孩子意志、品德、自立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小皇帝”现象。更有甚者的是新近出现的极少数豪华型私立学校,收费几十万元之巨,从教学到生活方式,一切以洋为“标”,一些大发了的家长们一心要在这里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与平民老百姓迥然不同的“小贵族”。这种在现代文明生活中几乎连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达官巨富也逐渐摒弃的畸型心态,却在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些人追逐的目标,虽属个别,但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怎样关心和培养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问题;孩子身上的种种表现,实质上也是家长以及周围的大人们思想行为、理想追求的折射。孩子既是祖国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有知识的陶冶,品德的锤炼;而盆栽的花儿是经不起大自然风雨洗礼的,温室里的苗木也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任何人,甚至连动物也可以做到的,可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不同思想的人却从来有着不同的答案。毛泽东同志送儿子到陕北农村上“劳动大学”,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故事,是人所尽知的。毛岸英为了巩固新生的共和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为了人民的事业失去了又一个亲人,但他们所留下的浩然正气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收养了多少烈士的孤儿,既对他们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又对他们在学习、思想上严格要求,把他们一个个培养成革命和建设的有用人才。解放后,他们又一再告诫全党要吸取满清入关后八旗子弟腐化的教训,并为此制定采取了一系列防止干部子弟特殊化的措施,对于保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作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我们多数人的生活虽然有了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我们的国家还很贫困,我们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还需要几代人为之艰苦奋斗,能不能培养出千千万万体魄健全,知识丰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一代新人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况,我国目前还有几千万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相当数量的儿童失学。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来说,在关心自己子女的同时,发扬我们民族固有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向他们伸出救援之手不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吗!

当然,我们现在谈论这个问题,绝不是责怪我们的孩子是什么“被打败了的一代”,更不是说,我们的孩子现在生活得太好了。平心而论,我们的孩子仍然是最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富有公德心的儿童。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因此就忽视了由于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家庭的独生子女化所带来的这些新问题。在怎样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这个关系到祖国未来命运的大事上,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未雨绸缪!

上篇:广告
下篇:云南将成花卉王国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4/1994040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4/05/2911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