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微言不微

——读赵发元的《微言集》

2023年10月10日

亦杰

或许是文人相亲的缘故,对杂文家赵发元散发于报刊的杂文,只要见到是非细读不可的。读后每发感慨:有人是“自己的文章,人家的婆娘”,我则是“人家的文章,自己的婆娘”。这个“人家”就包括赵发元。现在,集中起来读他的杂文,更强化了这种感觉。

发元谦逊地把他的杂文集称作《微言集》,我倒实在觉得微言不微,其中确有许多锦绣之篇、珠玑之字。我将其分为三类:

一日盛世危言。赵发元发的“危言”并不“耸听”,而是指出盛世下的某些不足,以发展盛世。这个“度”他把握得很好。《编一本“今谣谚”》中说:“让人民群众讲话,天塌不下来。民主、开放,包容各种思想,是一种社会进步。今天的民谣、俗谚公开传播,就是这种进步的标志。”《怎样发财》中说:“新闻媒介及社会各界,看人论事,不当是‘穷到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紧紧围绕着大款转,恭喜人家发财,表彰先富起来。而且要研究咋样发的财?凭什么富起来?”以上“危言”分明是希望各级领导要在莺歌燕舞的形势下注意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疾苦。《在人身上多投资》中惊呼:“实践宣告:读书的无钱,不读书的先富。在这种大气候下,执教鞭的还能静下来躬身书案,精批细改学生的作业本吗?”并指出:“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多投资”,“少建些楼堂馆所,少进些豪华洋车,少点公款吃喝、旅游、赠送……千方百计对教育优厚一点,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这是在为发展教育事业鼓与呼!赵发元敏锐、大胆指出太阳里面的“黑点”,实在难能可贵。

二日喻世明言。赵发元的思维是多元的、立体的,对于好多事物他有独到的看法,给人以启迪。对于时下有些女演员外出游学或嫁洋人,人们颇有微词,而他却看法特别:“只要不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符合现行的法律又出于自愿,我看就由她去罢。”“爱国的人即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有赤子之心,不爱国的人即就是近在咫尺,也可能引狼入室,甘当汉奸走狗。”(《想起了王昭君》),发元还从美国电影皇后玛丽激流勇退的事例中引发出一段感慨:“江郎才尽以后,就应当有挂笔的气魄,红颜衰退之后,就要正视眼前的现实,廉颇老矣就应当让后生挂帅出征。”“政治家不能‘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要审时适变,激流勇退。”(《要有退出舞台的勇气》)这些话,语重心长,发自肺腑,都是晓喻人们立身处世的至理明言。

三曰警世恒言。发元文集中好多格言式的警句,给人以悠长的启迪,尤其对年轻人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很有裨益。如“社会不能没有钱,人也不能没有钱。”“但社会不是为钱而存在,人也不是为钱而生存。”(《从“钱神论”说起》)“真要想彪炳千秋,永垂不朽的人们,须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历史的事情。”(《一百万兵与一百万读者》)“只要不欺骗历史,历史也不会嘲弄你。”(《不虚美不隐恶》)“恶人也如过街老鼠。若每个人都当‘看客’,说不定哪一天,你自己也会挨打的。”(《碰到恶人怎么办?》)“心中有浩然正气,笔下才有千钧之力。”(《杂文也需讲实效》)“人间正道是实干。”(《鄙弃清谈,崇尚实干》)等等,这些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的话,给人以鞭策、激励、警诫。

以上“三言”,就是微言不微的理由,是为评。

上篇:磨字的学问(讽刺诗)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4/199404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4/07/29128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