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难以调控的菜价

——物价问题系列报道之四

2023年10月10日

本报记者周新安

“菜篮子”、“面袋子”、“油瓶子”和“火炉子”被称为居民生活“四大宝”。“菜篮子”中的肉、禽、蛋、菜等副食品,不同于粮、油、煤产品,可以长期贮存,可以长途调运,甚至可以通过进出口调剂解决。副食品多属鲜嫩易腐、不耐贮运的产品,又是人民群众每天都要消费的商品,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其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最大。

近几个月以来,西安市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在春节前后,有些菜价高得令人咋舌。年前西安市有的集贸市场一斤香菜曾卖到8元,辣椒一斤卖到5元,连大众菜青菜叶一斤也卖到近2元。春节期间是北方蔬菜生产的淡季,蔬菜产量最低,需求量却最大,供需矛盾造成菜价暴涨是每年都有的事。广大市民原指望节后菜价会大幅回落,可今年的情况并非如此,节后两个月,西安市各蔬菜批发市场和一些农贸市场的蔬菜仍徘徊在较高的价位上。进入4月份后,西安市自己“菜园子”的菜已陆续上市,菜价虽已回落,但与市民的心理预期仍然相差甚远。在西安炭市街市场,一位买菜的女士发着牢骚:“现在市场里的肉禽蛋菜确实品种多、样数全,东西也好,就是太贵。这都是给有钱人准备的,咱吃不起。”老关庙一位经常光顾菜市的家庭主妇对记者说:“菜价再跌也就是这个样,别指望它会像以前那样物美价廉。按我们的收入,往后只有少吃菜了。”

按西安郊区菜农的说法,常年拉平看,菜价仍然太低。在西安东郊,记者与一位正在菜地里劳作的菜农作了交谈。老菜农掐着指头算了化肥、塑料薄膜、水费、电费、税收等种菜费用后得出的结论是:“划不来,不种了。”老菜农说:“时下种菜不如贩菜,种菜贩菜都不如种花。”他的两个儿子以前都和他一块种菜,后来他们都去贩菜,不但比种菜赚的钱多,出的力还小。现在一个儿子在菜地里种花贩花,比贩菜赚的钱更多。他自己也准备将菜地租给山里来的一个亲戚,贩菜去。

客观地说,西安市近年来的蔬菜价格与其他城市相比一直偏低。菜贱伤农,西安市的主要蔬菜基地三原、泾阳前几年的净白菜批发价仅2分钱一斤,在泾阳曾发生过菜农用两棵大白菜换一个油饼还要给人家倒找1毛钱的怪事。菜农种菜获利少,甚至赔本,肯定会影响种菜的积极性,加上农村信息闭塞,又完全是自由经济形式,今年菜贱,明年有许多人便改种它物,种菜面积减少,菜价大涨,菜农们又一哄而上都种菜。造成市场波动很大,菜农自身利益也受到损害。

对菜价涨跌,政府一些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难以实施。国家对粮、油、煤等都可以实行限价,但对新鲜蔬菜却无法限价。在蔬菜供应淡季,一些蔬菜基地的菜价本身就高,加上运输费和杂费等势必会在菜价上显示出来。市场若对其限价,菜贩子无利可图,绝不会去做赔本生意。在供应旺季,政府也根本不可能对鲜菜实行保值销售。这样就决定了菜价主要由市场去调节,政府能做的宏观调控工作,仅仅是想办法加强蔬菜基地建设,使蔬菜供应在总量上达到供需平衡而已。

年前,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菜篮子”工程会议,要求各个城市要实行市长负责制,抓好“菜篮子”工程。省市政府前不久也专门开会,研究解决蔬菜供应问题。最近西安市市长崔林涛也谈了西安市抓“菜篮子”工程的四项措施,提出了“抓好‘菜篮子’,关键是要抓好‘菜园子’。”据了解,西安市周围的蔬菜生产基地已达50多万亩,菜地面积1993年比1992年加了10%,预计1994年还要比1993年增加8%左右,蔬菜已经能基本满足城市供应。作为内陆城市的西安,目前已有鱼池3万亩,除满足西安市民消费外,还有部分实现了外销。西安近郊共养鸡2000万只,鸡蛋除自给外,已销到南方广州等城市。

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和管理的不断加强,难以调控的菜价将会形成一条广大市民有足够心理素质承受的波动曲线。

上篇:没有了
下篇:浅谈“攀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4/09/29131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