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帅斌
有个班,在车间领导眼里算得上是个“老大难”——任务、质量老也上不去,连换三任班长也没能扭转局面,以至于调谁都不去当这个班的班长。车间领导无奈只好让那个班工人自己选个班长算了。谁知十几个人坐在一起,严肃认真地在其中选出了一人。此人不负众望,众人顺从此人,当月任务、质量就上去了。
当向班里同志探问原由时,听到的是:自个儿选的头儿,自个儿拥护。自己信服的人自己才选他,因而他的指挥,自己就能自愿服从。本班选出来的人,了解本班的情况,谁的长处短项他心里有数,在安排工作时,他自然能合理调配、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外班调来的班长,不是说人家不能干,不听人家指挥,而是他刚来,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由于相互不能尽快适应,这个“时间差”就要影响工作。由此可能引来恶性循环:工作越上不去,他越急躁、指挥起来越容易失误,人们越不信服,则越影响工作。就是指定本班人担任,此人也不一定是大家心目中的头头。即使巧合了众人的意愿,也还有个被动接纳与自觉接纳的差异。当选的班长说:“大家伙选我,说明大家伙看得起我、抬举我,我干着也有信心,管着也大胆。假若车间委派我,我就估不准大家是否支持我,工作上也会缩手缩脚。”
据老工人讲,班组长原来就是班组内大家伙酝酿推选的,不知何时始大都成了行政委派指定的了。有工人师傅说:“这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你不相信他,他也乐得不操这份心。这无形中失去了工人对班组建设的关心,淡化了工人的集体精神。这一点应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现在企业不是还在呼唤让上级放权嘛,企业内部是否也该把选班组长的权放给班组呢?请企业的领导尤其是车间领导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