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汽车制造厂,除了出车,还出了不少有名人物,如李岚清、王兆国、陈清泰、厉有为……《今日名流》创刊号刊登曾楚风撰写的访问记,透露了以下一些情况。
李岚清,曾在二汽任计划处副处长、发动机厂党委第一书记。李岚清是个好学的人,在当时很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掌握了英语和驾驶技术。他的车技在一个关键时候,还真派上了用场。一次,他随团去西方几国考察,美国一家公司有一种新轿车出来,老板很得意,介绍完了,便请各位自己试试。当时参观的各位领导(全是汽车行业的)没有谁站出来。不知是不会开车,还是有所顾忌,气氛有些尴尬,李岚清站出来说:“我来吧。”才为大家解了一急。事情虽小,也足见其人风格。
王兆国,在二汽创业时期当过青年突击队队长后任团委书记、车箱厂党委第一书记。1980年7月22日,邓小平视察二汽以后,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他。
陈清泰,曾任二汽厂长兼东风汽车工业联合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二汽人对他对重大问题的高度敏感,特别佩服。还在80年代初,他参观法兰克福汽车博览会回来以后,第一次向全厂中层干部做报告,题目就是“机会与挑战”。当时,在人们还不知道“第三次浪潮”、“新技术革命”一类的词汇时,这一句话对二汽人不啻春雷一声,耳目一新,带来极大的警醒与启迪。1988年,陈清泰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获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
厉有为,1967年——1983年曾在二汽工作,其中在化油器厂当了四年书记。化油器厂是最偏远的分厂之一,他刚去的时候,这里的生产很乱,治安也很乱,常有小流氓捣乱斗狠。对新来的书记,也有人不放在眼里。厉有为搬到厂里,住在单身宿舍。他在枕头底下也压了一把刀子,公开地说:“讲道理,我就讲道理,动刀子,我也敢动刀子。”可见其性格颇为刚硬。当时,化油器厂领导班子不团结,风气亦不正。经过两年多努力,化油器厂摘掉了落后的帽子。
(秋前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