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这位年轻人叫王允杰,瞧他在轧钢机旁挥舞火龙的身影,谁能想到,在他充满虎虎生气的躯体中,有好几处“永恒的纪念”。
王允杰1980年来到陕西钢厂,在二轧车间轧机工段一干就是14年,轧钢工、组长、班长、工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汪汗水走了过来,现在他身上还有三处旧伤,留了98针缝痕,至今右手尺骨、桡骨还靠钢夹板固定……
对此,王允杰至今无悔。
他说,我这人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否则就不干。
二轧车间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可从未达到过,王允杰不信,前几年他当早班班长,想方设法少停车,多出钢,使班组年产量超了2万吨,用实践证明有潜力可挖。后来王允杰当了工长,又琢磨道道,改造了400轧机的翻钢板、300轧机的爬坡滚道,又制订了详尽的岗位责任制,调动甲乙丙三个轮班的积极性,发挥工人的创造力,使轧钢产量逐年上升,去年达到了7.5万吨。
车间张主任说,我们只给了王允杰一个“特殊照顾”。
王允杰满脑子装的是轧机,去年他跟班、加班近百个。今年3月14日,轧机冷却循环水旋涡池堵塞,导致停产。王允杰心急如火,水泵抽了两夜一天,王允杰也没挪窝,最后池底仍有一人多高的油污铁锈水,王允杰和几个工人一起,冒着雨夹雪和零下5度的严寒,用钢丝绳吊住梯子爬下去疏通了堵塞,当轧机重新轰鸣时,已是17日清晨了。
在轧制特殊品种时、轧机出故障或人手不够时,王允杰常常守在现场,三两天不照家门。困了就在连椅上闭会眼、打个盹。因为这,车间便给了一个特殊照顾:发给王允杰一件军大衣。
工友说,王允杰公私分明,一碗水端得平。
王允杰平时见人总乐哈哈的,可是一进车间,就是另一番样。他说,国家把几百万元的设备,180多号人交给我,我有责任把大家组织好、管理好,搞好生产。关系归关系,顾了关系就顾不了工作。
王允杰有一位好友叫郑连杰,他俩从小学、中学到下乡插队,又一同招进陕钢厂,一直没拆过伴,真铁。有一次轧机出故障,停车急修,同志们忙前忙后,恨不得多长一只手快点修好。身为小组长的郑连杰不知犯那门子邪,蹲一边抱缸茶,抽支烟当起了旁观者。王允杰瞅见后,过去一脚踩扁了水壶。小郑自知理亏,没言声干活去了,事后,王允杰又照章给予处罚。这件事一传出,大伙没一个不服气的。
妻子说,我理解他,打铁就先本身要硬嘛!
厂里的是大事,家里有时也出大事,王允杰想管想帮忙,可就是无法分身。1991年,妻子徐新因为椎间盘脱出住院,医院距厂20华里,王允杰当时三班倒,下班就奔医院,侍侯了妻子又奔家管娃,两头忙。妻子住了一年院,他跑了一年,跑了多少路也算不清,可没缺过一次勤。1988年底,老父病危,直到临终前两小时王允杰才匆匆赶到。1992年4月,小女儿王巍动阑尾手术时,王允杰还在轧机上顶岗…
可对同志,他一百个关心。小俩口闹意见,他当和事姥。小伙子找对象,他给假。家住长安、户县的“一头沉”职工夏收,他帮着割麦。工段里哪位工友亲属有病,他联系医院,奔前跑后,像自家人一样。前面提到的那个郑连杰,父亲因骨癌辗转几家医院,王允杰常去照料,有时就睡在病房,直到给老人送终。今年3月,郑连杰母亲去世,王允杰又赶去料理后事。人心换人心,郑连杰干起活来叫真,敢冲敢上,现在已担任了轧机乙班班长。
说起这些事,他妻子扑簌簌直落泪:“家里事不能全指望成子(王允杰小名),我知道他的难处,打铁先要本身硬带好这班人,自己不多出几身汗怎么行……”
王允杰愧疚于自己的小家庭,可是,他无愧于陕钢厂这个“大家”——
他当工人8年,连续8年被评为先进;他当班长,2年后班组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王允杰1992年走上轧机工段长岗位,1993年轧机工段4个下属班有3个大班获工厂特级班组,一个班获厂一级班组,创优率为100%。他自己也荣获省“八五”立功竞赛标兵称号,当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
王允杰说:“做人办事,一要对得起国家,二要对得起自己。我不久前刚在党旗下宣过誓,我还想在这钢与火交织的岗位上再干些年,为国家生产更好更多的钢材。”
本报记者韩庚本报通讯员 成培德 摄影 汪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