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给我们这些现代人提出了令有些社会学家争论不已的问题:家庭应该是去适应新的社会还是应该保持原样?家庭应该自我转变去符合一个变动的现代世界吗?这种变化是否不可避免地对家庭产生负作用?各种社会政策是否必须帮助所有的家庭去适应现代社会?各种社会政策怎样去帮助已多少显得有些脆弱的家庭?
有关社会病理学的一些统计资料表明,在某种情况下,有些家庭由于社会变化的重压正在崩溃;但是也有证据表明,有些家庭正在适应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而带来的种种挑战,正显示着卓越的灵活性。
没有定论。
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动、倡导和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的联合国,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都在审查有关家庭的问题。这个审视的结果,就是发现与家庭有关的一些问题覆盖面相当大,而联合国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分别关注的几种社会问题,如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等内容,其实都可从家庭问题的角度来处理。联合国由此认识到迫切需要在关于家庭问题方面有更大的国际合作,作为全球合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努力的一部分。1989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44/82号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这表现了各国政策针对家庭问题的空前重视和积极的愿望。
国际家庭年期望在各国国内引起人们的严肃思考,构思一个有利于家庭的国际战略,并最终导向通过有关的家庭立法和侧重家庭的政策。这就要求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家庭的问题做充分的研究并产生足够的重视。
国际家庭年是一个纲领,它不召开大型的会议,而把注意力放在鼓励各国政策、各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通力合作,使家庭问题受到真正的关注并得以改善之上。它渴望人们和家庭的参与,来审查和改进社会政策,并影响地方和国家的决策。
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有关部门和大量的有识之士,把自己的目光和精力倾注到关于家庭的研究和工作之中。我国制定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部门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等方面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着各种政策和法规;妇联系统热热闹闹的家庭文化活动促进了家庭和睦;人类学对家庭典型和家庭的民族继承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咨询工作者尝试着尽力去帮助个人或夫妇,解决或缓和他们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和冲突;教育家们在介绍和传授着一些关于孩子培养、父母责任方面的知识;空前繁荣的传媒更是把家庭摆在了引人注目的地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更何况飞速发展的时代还将不断地抛给我们许多全新的问题。我国有两亿七千多万个家庭,有近1亿的60岁以上的老人,有500多万无房户和拥挤型住房困难户,有700户实际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职工,有1.1%的离婚率……买卖婚姻在少数落后地区仍然存在;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屡禁未绝;虐待、遗弃老人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人择偶以金钱为准……我们必须为此付出不断地努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存于一个充分发展的社会并拥有一份美好的生活。家庭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该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掉以轻心。无论我们拥有着国际家庭年还是走出国际家庭年,为了我们自己,请关心我们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