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青春之歌壮兰新

2023年10月12日

兰新复线,全国铁路建设重点工程榜上的“榜眼”。

在“河西走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气候下,在“无树、无人、无水”的环境里,铁20局建工处的青工们,为在两年里完成原定8年的工期,以实际行动谱写着“铁路大干快上”的筑路歌。

李永坚、史良锋、刘郁,就是这千余名筑路工中的模范代表一

全路“青年功臣”李永坚,27岁,铁二十局建工处4队助理工程师,兰新复线结构物施工技术主管。一次在大沙河中桥3号墩支撑模板时,已立好的模板偏离中心线10毫米(允许误差为20毫米以内)。他发现后立即责成木工班重新调整,经反复检测,直到基本消除了误差,他才下达了开盘浇注的命令。为大面积创优,他从不放过施工中的每道工序,严把技术质量关。桥涵开工工点多,他带上干粮,背着水壶在戈壁滩上往返穿梭。去年3月,一座中桥现浇梁灌注,从立模到打混凝土,他都蹲在现场,当灌注结束时,他却站不起来了。由他负责施工的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在全线结构物施工检查评比中夺得了第一名,1座中桥被局评为优质工程,一座箱形桥被国家重点建设指挥部评为“样板工程”。

“青年突击手”史良锋,22岁。1992年7月毕业走出校门,9月就奉命开赴兰新复线建设工地,挑起了小青阳至尖山区间施工技术指导的重担。第一仗是填筑路基。河西走廊,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机械分队“三班倒”,人停机不停昼夜施工。土方施工的60多个日日夜夜,小史全“泡”在工地,组织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分层碾压”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饿了,吃块饼干、渴口冰水;脚站肿了,脸冻伤了,他全然不顾。

还没来得及洗掉身上的征尘,他又组织职工投入冬季桥涵施工的战斗。为抢工期,争时间,区间13个结构物工程同时开工。经过一个冬季的艰苦奋战,他们率先完成了线下工程施工,并于3月30日在兰新复线甘肃段铺下了第一根钢轨,将全线铺轨时间提前了半年!兰新复线施工,他夺得了全线从开工到开通运营的8个第一名,他也先后被局处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中铁建总公司授予他“青年突击手”称号。

年仅25岁的安质科技术员刘郁,他挑的这副担子,一头是兰新及有线行车安全,一头是兰新复线工地的施工安全。

兰新复线自1992年9月开工以来,刘郁一直没能回家休假。他说:“我有两个家,一个是兰新工地,一个是东北老家。等到复线开通的那一天,我就顺着自己修的路回去,那多神气!”

去年6月29日晚11时,他巡视到白水泉车站附近,狂风大作,大雨滂沱。由于戈壁滩植被稀少,黄沙、粘土裸露,山洪夹带着泥沙顺势而下。他迅速下车,赶到K442+662处及有线政涵扣轨现场时,立刻被这里的情景惊呆了:涵洞下游坑壁两旁的路基坡脚被洪水掏空,坑壁塌方,路肩上的电信箱掉落在基坑中。情况万分危急!

他一面组织人员向涵洞出入口处抛投片石、草袋;一面指挥着将电信箱抬出基坑,放置在妥善位置;同时跳进齐腰深的急流中,组织力量,加固支撑。

经过一场苦战,路基、边坡保住了,基坑、支撑保住了,桥涵、线路保住了!看着从基坑上飞驶而过的列车,刘郁和他的工友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兰新复线加速再加速地延伸着,李永坚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还在顽强地奋斗着。“只要能如期完成任务,就是把我们当枕木、当钢轨铺在路基上,也心甘情愿!”这就是兰新复线筑路人的心声! (王成忠)?

上篇:西安机务段建立干部考核信息卡制度
下篇:我省五月份工业生产形势好转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6/1994062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6/28/2933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