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公差还是私费,有的人眼福不浅,常有机会外出旅游。可是饱览了一番青山绿水后,你问及所见所感,对方则马马虎虎地一笑,也就那么回事,反正风景美着哩。
对这类主儿,你能说什么呢?风景的姿姿色色,活活鲜鲜,激荡起他们的,不过是一种原始的浮躁和冲动;一旦占有,欲望得以满足,便也“拜拜啦!哥们”,或许再加上一句“谢谢你的温柔”。呜呼!可怜天下风景,任你峰起翠叠风月清幽,在此辈人眼里,大约不过是一道菜,饱啖之余,又聊作日后自炫,卖嘴的本钱罢了。故灵山秀水亦须性情中人方能领悟其妙,以致魂梦相通的。借用一位诗人的话讲,风景即是微笑。这微笑,当是一种意会,一种契合,一种氛围乃至一种彻悟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陶渊明的唇边,料想便莞尔着这种微笑吧。自号醉翁的欧阳修,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加了“山水心得”的酒,比起现在的冰镇之类,微笑之余大约更加爽心快意吧!现代人喜欢直奔主题,深入风景。当你进得山来,一时间,满目葱茏应接不暇,一谷深翠染透胸襟。更兼那奇石天姿,磊磊妙趣;云崖脱俗,洁人心眼,便近而摩挲,抵掌嶙峋,那历史的苍桑,生命的坚韧,及其造化的神奇,蓦然“立体化”地兀现出来。而那位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太白,当年登上华山绝巅后,奇人奇语,竟道:“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恨不携谢眺(六朝诗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这位谪仙欲问青天些什么,不得而知了。但一生宦途的失意,倘无仁山智水抚平胸中坎坷,又何来那枝千古风流的诗人之笔?这也许是山水之于人的另一种微笑吧。
山水如人,人如山水。一样的刚柔相济,血脉相连;一样的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完成着宇宙的辉煌;一样的需要理解,沟通,相契相合。难怪清代人张潮先生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咀嚼斯语,非仅指作文须有起有伏有曲有折之类俗话;愚以为亦指把笔底龙蛇,眼中风景,杂而揉之,贯而通之,随缘借机,应和天籁,渲泄出其真性情也。
风景即是微笑。愿你也微笑出人生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