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杉
苑桂兰,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有人说:把全国叫桂兰的女人集中起来,能组成一个小国家。
像她的名字一样,苑桂兰是位普普通通的女工。与她的同代人一样,高中毕业后下过乡,当了三年插队知青。1975年,她被招进西铁分局东车辆段当工人。干了8年钳工,以后当过托儿所的阿姨,职工澡堂的管理员,甚至烧过茶炉、务过花房……她是个老实听话的工人,领导上分她干什么,她连想都不想就答应。有人见她烧茶炉,浑身是煤灰,惊奇地问:“桂兰,你咋烧起茶炉来了?”她却疑惑地反问:“我咋不能烧茶炉?我就是个工人嘛,干啥不一样?”
苑桂兰有一条做人的准则:别让别人说闲话。所以,不管干什么活,她都认真干好。至今她都很自信:在干活上,挑剔我的人不多。
可是,不知情的人很难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工,在舞台上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塑造了众多的性格各异的角色,拿过多次大奖,从而被省上命名为“陕西省职工艺术家”。而获此殊荣的女同志中,全省只有两名。
桂兰从小喜欢文艺,唱歌、跳舞都很出色。招进铁路的第二年,就参加了西铁分局的文艺宣传队,参加过豫剧《朝阳沟》、话剧《于无声处》等大型的演出活动。近几年,西铁分局小品走红全国,苑桂兰是女演员的佼佼者,挑大梁的角色。1991年,她随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职工喜剧小品大赛,在小品《凡人公事》中一人串演三个角色:腼腆怯弱的小媳妇、泼辣干练的中年妇女和沉迷于打麻将的老太婆。一个十分钟的小品,由一个人串演三个年龄不同,性格悬殊的角色,难度可想而知。可桂兰却将每个人物都演得维妙维肖,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桂兰因而夺得了大赛的二等奖。
苑桂兰先后参加过30多个小品的演出,11次在省级大赛中获奖,5次获全国大奖,她主演的节目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上播放。由她主演的小品《焊接》、《地毯》等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是我省职工小品表演获奖最多的女演员。
当然,她更多的时候是在基层为职工演出。
她是一个39岁的女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女人。在生活中,她扮演的“角色”比舞台上角色难度更大。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媳,对一个女人来说,负担够重的了。可是,18年来,她活跃在职工业余舞台上,认真地演好每场戏,认真地塑造好每个角色,谁能理解她付出了多少心血!谁能算清她放弃了多个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可苑桂兰从没有叫过苦,她总是在微笑着、执著地走她的艺术之路。有一次,母亲要住院了,她却要赶一场演出,只好让丈夫陪母亲入院;大赛迫在眉睫,排练到了紧要关头,桂兰的儿子却浑身冒出奇怪的红色斑点,痒痛难忍。连请来的专业导演都劝她:“得给孩子好好看看去。”可桂兰不忍看排练中断,便把孩子“全权拜托”给丈夫了。
“他是个好人,虽然他并不热爱艺术,却对我全力支持!”桂兰深情依依地夸赞她的丈夫。
虽然,苑桂兰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令人捧腹大笑的角色,可在生活中,她却是位性格内向的女人。问她在舞台上蹦达了多少年,图的是什么?她答不上来。她觉得她并不图什么。得了奖,她固然高兴;得不上奖,她也从没有什么沮丧之色。因为她从没把自己当什么名角看待:“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工嘛,演戏跟工作一样,一是领导分的任务,二是我喜欢,干好就是了呗!还图啥?”
这就使人有些不好理解了:就这样一个普通女工,为何能创造出那么多性格鲜明的角色呢?苑桂兰的回答简单而朴实:“小品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我就是生活在普通人之中,什么观察不到、体验不到?多留心就是了。演什么人就观察什么人,琢磨什么人,再说,还有导演和师傅们哩嘛……”
这就是苑桂兰,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工、一个优秀的职工艺术家!(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