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警惕,外国人也敢骗人!

2023年10月12日

(热点透视) 文/肖威

“洋人也会玩虚的”,这是许多三资企业中方厂长不约而同的嗟叹。据有关部门对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地的调查,外方以设备作价投资的比例达70%,个别地区和企业达85%以上。在有形资产作价过程中,外方越来越多地利用中国人对国际市场行情缺乏了解的情况,低价高报,以次充好。有的以低劣设备作价投资,但报价高于新设备,甚至以国产设备冒充进口设备,从中渔利坑骗中方。

西南一家重型机械厂去年与美商合资,中方全资投入,美方以设备技术折价投入1000万美元。今年3月,设备按时到位,中方技术人员开箱检验时不禁大吃一惊,全套设备不但是“三手货”,而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数倍,其技术仅是70年代末水平,早已被发达国家淘汰,由于合同事先签订,苦果只好自咽。

据有关专家测算:近几年来,合资外方仅通过高价进口设备、低价出口产品两种手续,已从我国抽走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1993年8月,某高薪技术开发区迎来一位中年客商,随身携带的泰国某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表明,此客商在泰国银行有100多万美元的存款。于是,我方搞地皮、盖厂房、买设备、招工人,忙得不亦乐乎。公司成立后客商不慌不忙注入5万美元,作为首批投入资金,而余下的80万美元却迟迟不到位,因为要借重客商的招牌和在外的销售渠道,我方毫无办法。这么一来,这一合资公司实际上中方占了绝大多数投资。产品生产出来后,源源不断地被客商运走,却不见资金回笼,如此几次反复,公司已出现了濒临断炊的危机。好在我方代表还算警醒,通过中国银行对客商进行调查:原来,这位泰国客商在国外早已破产,所谓的100多万美元银行存款证明,不过是东借西凑,今日存进去,明日开张证明,后日再取出完壁归赵。据了解,这位客商将产品卖出后,货款全部被他还了债。

为了尽快引来洋资,不作细致的调查研究,匆忙筹措上项目,往往掉进洋人设下的圈套。

1992年早春的一天,上海某四星级饭店的酒吧里,浙江省黄岩市一家工艺厂负责人戎某正在坐等事先约好的一位客户。闲坐无聊,便与邻座一位看上去颇有派头的中年男子搭上了话茬,得知对方是一位“香港老板”,特地来内地考察投资环境,准备合办企业,出示名片,上面赫然印着“香港兴业公司”、“美国杜邦公司香港分公司”等大串的头衔。戎某兴奋得难以自抑,试探着谈出合资办厂的意图,对方毫无犹豫,爽快地应承下来。激动不已的戎某立即将此喜讯电告家乡政府领导:港商愿出资50万美金与工艺厂“合资”。镇领导悉听此消息,如同从地里抱出个金娃娃,连夜驱车抵沪,将“港商”接到黄岩,“港商”被不停地邀请参观、谈判、签字、赴宴、留影……一周后,“港商”带着戎某给的巨额“手续费”回“港”,从此音信全无。

面对三资热中出现的反常现象,一些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许多地方以为企业一旦合资,机制就会自然转换,其实“洋衣易披、机制难换”,搞了合资企业,如果没有真正引入市场机制,不在经营思想上进行大的转变,搞活企业仍是不可能的。

上篇:WC咏叹调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7/19940712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7/12/2936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