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令青 王海祥
今年大年初一,铜川市自来水公司经理刘广连一大早起了床就往外走。妻子说:“又走呀,你就不能在家过一回初一!”他回过头笑了笑,没吭声走了。他心里装着另外一个人,他们公司一个普普通通的沉沙工人崔新民。他要跟他们一家过初一。
崔新民为何这般牵着经理的心?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84年,为解决铜川吃水难问题,公司在柳湾建了一个沉沙地,用来收取漆水河的水。公司先后派了几个人到那工作,可都是没出几个月人家就不干了。1985年元月25晚,29岁的崔新民带着妻子来到位于山丘森林边的荒凉地——柳湾沉沙地。望着几间脏兮兮的房子,没有玻璃的窗子,水坑四布的泥地,加上寂静的夜空中不时传来野兽的叫声,妻子眉头拧成了疙瘩。看见妻子这样,这个关中汉心里想说几句安慰话,但出口的却是:“你走,我不拦,但我要在这。”知夫莫若妻。妻子看了他一眼,不声不响扫地扫房子住了下来。
这一住就是9年多。
3500多个日日夜夜了,崔新民重复着单调的收水、沉沙工作,收取铜川市唯一的地表水,把着重要的第一关口。夏季,他怕洪水卷下的石头砸坏收水口,越是雨大他越是时时不离河门口;冬天,漆水河结了冰,他天天晚上破冰收水,有时破冰,刺骨的冰水没过膝关节,淹到腰部,整得他成夜成夜不能入睡。9年来,年年除夕晚上别人家都在围着火炉看电视,而他却在寒风凛洌的漆水河源头破冰收水,用他的话说,越是年节用水越多,不能在这时候断了水。星转斗移,年年如此,没有8小时之说,没有节假日之分。这么多年,他只是春节抽空回一次老家看一眼老妈老爸,呆不到一小时就赶紧回到沉沙地。
远离城市的荒郊僻壤,劳累一天之后,伴随他的是难耐的寂寞,是生活上的艰辛。14时如意彩电买了几年,没有电不能叫家人如意;买不上新鲜蔬菜只有买上些大白菜腌上一缸酸菜,有时候只能上顿下顿面糊糊就面糊糊;孩子上学也只好到离他工作地最近的几里远的农村学校;每年经他手收进300多万立方米源水,自己喝的却是未经处理的河水。9年来,崔新民的娱乐生活只有一次,那就是几年前看过一回电影。所有这一切,他从不向任何人诉苦,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没日没夜地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公司的人们都敬佩地叫他“崔雷锋”。
公司领导把他的默默奉献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年年来和他们一家过大年初一。今年企业效益刚好一些,公司立刻安排人力给他打了口井,通上了电,安了一个3000多元的电视接收锅,结束了这位无私奉献者一家人围着蜡烛熬寂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