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池 春泥
脱掉一身油渍渍的工装,告别八年的车工生涯,他终于跨进梦寐以求的工人文化宫,在音乐艺术的神秘世界里,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历程。
修骏从小便是个“戏迷”。小学一年级,他便在同学们排练的小戏《刘文学》中扮演角色,12岁便如痴如醉地学习演奏二胡、小提琴等乐器,成为学校宣传队一名骨干成员;为了音乐,他曾经“偷拿”家里的钱,买回一台电唱机和小录音机,参加工作后每月30多元的工资又成了他从事音乐的“学费”;为了音乐,他顾不上个人问题,直到34岁才与一位志同道合的姑娘结成伉俪。当同龄人的孩子上初中时,他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里
作为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主任的修骏,五年来他总是百事缠身,诸如职工业余教育、文化娱乐、多种经营、文化宫基建、文化设施添置与完善,都要他操心并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正是在全省和全国为文化宫挽回一个又一个奖牌的同时,个人的艺术创作也获得丰收。他的创作涉猎面广,其中有管弦乐曲、歌曲、舞蹈音乐等。1987年以来,他先后有40多首歌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3首(部)作品还在国家和省级重大比赛中获奖。前年,由他作曲的《我们走向世界》获陕西省红五月音乐创作奖。在1991年省委宣传部、省音协组织的“我为农民写支歌”活动中,修骏两首歌曲同时获奖。他创作的舞蹈音乐《岳飞》和《辟山救母》还分别在陕西省和西安市音乐比赛中获奖。
最使修骏难忘的是,他创办的咸阳市工人文化宫歌舞团自费赴老山慰问演出,此举被他称为自己从1983年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毕业后办成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他20多年音乐艺术生涯最辉煌的一次壮举。为了1986年秋的老山之行,歌舞团的职工业余爱好者为节约开资,自己动手设计剪裁演出服装,向社会募捐5000多元,自发捐款一万余元凑足路费。当时,身兼歌舞团团长、作曲、指挥等职的修骏,一下子拿出相当于自己两年多工资积蓄的700元现金。一路上,他们宁肯吃白菜梆子和方便面,住每晚每人2元钱的简陋旅社,却节省出2500多元给前线的战士买了纪念品。由修骏配器或作曲的节目在高炮阵地、猫耳洞演出时,战士们拍红了手掌。有次演出中,部队营房发生火灾,修骏带领大伙来不及卸妆就冲向火海,扑灭大火后登台继续演出。战士们感动地说:“你们的节目比总政文工团的还好!”难怪,前线部队首长破例让这支来自内陆腹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职工歌舞团登上老山主峰,并命令炮兵进入战备状态保证他们的安全。
修骏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军队转业干部。正是革命家庭的熏陶和深入厂矿、农村、军营开展的活动的生活锤炼,使他的作品贴近职工,贴近时代,气势恢宏、旋律优美,其中《西部的月亮》获陕西省歌曲创作一等奖,《党旗和大山》在中国北方社会主义音乐创作会上被评为第一名,《纺织姑娘》在全国“当代工人之歌征歌赛”中获奖,《主人翁颂》入选省91年庆“五一”电视晚会。在搞好自己创作的同时,他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七九五厂等20多家厂矿企业义务辅导排练节目,为业余作者进行音乐创作辅导70多次,协助或举办声乐、器乐学习班30多期,吸引了4000多名积极分子参加。他们中,已有30多人被音乐院校或艺术团体录用,20多人在国家和省市比赛中获奖。
“这次获省职工艺术家称号之后,你还有什么打算呢?”修骏说:“除自己继续为职工写作更多的音乐作品外,我们准备适时创办音像公司,推出一批职工文艺骨干的音乐盒带,为他们办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