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
我不曾当过婆婆,我终究会当婆婆,可我却很怕当婆婆。
有一次,朋友的儿子结婚,3天后我去祝贺,一进门,见朋友正倚床垂泪。我惊恐地问出了什么事?朋友的丈夫说:“儿子结婚3天回门,不曾回来吃饭,她正为此伤心。”我纳闷:“这有什么好伤心的?”朋友说:“你看这儿子白养了,和老丈人一家连吃带喝,把我们老俩口撇在家里,怎么不伤心?”我疑惑:“这儿子成天在你身边,就这么一天去媳妇家,你这有文化的人怎么还想不通?”朋友说:“大道理我都懂,可感情过不去呀,心里明白腿打摽,眼泪不听话嘛!你不用笑,轮到你,你也会现眼。”
同事与朋友的话深深感染了我。是啊,过去孩子多得像牛群,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一个丢了还有一帮。如今就一个孩子,哪个母亲不倾注了全部的爱呢?一次茶余饭后,端详着玩意正浓的8岁幼儿,心中喜滋滋的,突然,我问儿子:“如果地震了,你说妈妈应该怎么办?”儿子说:“跑!”“我跑了,你怎办?”儿子说:“我也跑!”“可跑来不及呀!”我继续说。儿子说:“那我就不知道了等死呗。”我说:“儿子,到那时,妈妈得让你活,妈妈会奋不顾身地趴在你身上,用生命保护你。”儿子晶莹的眼睛瞪得溜圆。丈夫在一旁指责我说:“简直是神经病。”我说:“不,我是在向儿子进行启蒙爱母教育,免得他日后娶了媳妇忘了娘”。
这是最伟大的母爱吗?母与子两性的依恋最真情、最绵长,任何人都无法比拟;当然也包括儿子的妻子。可做儿子的,他首先是个男人,当他长成为堂堂男子汉时,要成家立业,要娶妻生子,他的爱心、责任感要分给社会、家庭、妻儿、父母。他是男人,他的情感会随着男性荷尔蒙的浸透从母亲处脱离,向另一个女性伸展,何况他将和这个女性朝夕相处、相濡以沫。这样,对母亲的爱就不会像母亲爱儿子一样仅仅是唯一的、最深长的。于是,儿子情感依恋的转移便成了母亲的悲哀、伤感,促成了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排斥。不是吗?每当儿媳“状告”丈夫时,婆婆那种不满早已溢于言表:“怎么,我儿子哪点不比你强?”每当儿子多日不回家时,母亲就想:“这是媳妇挑唆的。”可当生日、节日儿子未来看望,母亲会认为:“媳妇舍不得花钱。”如此等等。于是,婆媳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怨产生恨,矛盾激化使媳妇离儿出走。这就是婆婆的悲哀、媳妇的悲哀,终究是女人的悲哀。
悲哀也罢,伤心也罢。这婆婆还是要争取当的。否则,自己创造出的“杰出作品”不被人们喜爱、钟情、接受,岂不是伤心,更悲哀,所以,到了儿子要娶妻年龄,做母亲的会竭力推销自己的儿子,待儿子真的组成新的小家庭时,母亲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明白的会有代代相续,糊涂的苦煞了半辈子、两手空空。我的两位朋友亦明明白白地糊涂,我好象糊糊涂涂地明白了一点儿。
其实,做婆婆的也不易,这其中的甘苦,媳妇们当然不会体验到。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待媳妇们将来做了婆婆,有了体验,断不会再黑眼白眼瞪婆婆,人前背后讲婆婆,明里暗里挑婆婆,前后左右看不上婆婆。做婆婆的,当然也要找准位置,牢记自己是母亲,给予儿子的只能是母爱,给予媳妇的是加倍的母爱;要用宽厚、伟大的母爱去抵毁狭隘与自私嫉妒与菲薄,把儿子与媳妇的和睦与幸福当做对母爱的回报。只有这样,才无愧于那伟大的称谓——母爱。
经过深思熟虑,知道了怎样当婆婆。从此,不再畏惧当婆婆,有时甚至盼望早日当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