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艺苑中的“拼命三郎”

职工艺术家王培通

2023年10月12日

文/秋雨

王培通今年41岁,身材魁悟,神采奕奕,看起来像个30上下的棒小伙。

“陕西省首批命名的职工艺术家事迹简介”中对王培通的艺术成就有如下介绍:

“王培通,197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演出,24年来一直活跃在群众文化工作的舞台上。曾在5部大型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他编剧并演出的小品《西餐与泡菜》参加1991年全国职工庆五一大型电视晚会,受到李瑞环,丁关根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演出的5个小品8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创作演出了的14个小品在陕西电视台播出51次。获全国小品赛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四个。两次在全省故事调奖中获一等奖;两次在全国部分城市故事调奖中获一等奖。分别被陕西省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评为自学成才者。”

对于西安铁路分局一名工会干部,这些成绩是够令人惊羡的了。然而谁能知道,为取得这些成绩,王培通进行过怎样艰苦的拚搏啊!

1973年,王培通从三线建设的崇山峻岭中回到了西安,分到了西铁局工务段大修队当工人。熟悉铁路的人都知道:工务段是铁路上最苦最重的活,而大修队又是工务段之“最”。千里铁道线上,餐风宿露,日晒雨淋,飘泊作战小伙子洒下了青春的汗水,艰苦的环境没有磨灭他对艺术的苦恋之情。他多次参加段上、局里的演出,并在几部大型话剧中担任主角。他也做过作家梦。写过不少文学作品。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表演艺术。1980年,他参加了市上举办的话剧表演训练班,在专业艺术家们的指导下刻苦钻研表演艺术,省吃俭用,买下许多艺术表演的理论书藉,苦读苦钻。训练班结束时,他已成为学员中的佼佼者,训练班排演的几部话剧几乎都是由他主演。在省内外巡回演出80多场,受到普遍赞扬。在之后的几年中,他演话剧、说评书、讲故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1986年,他第一次主演的小品《广告市场》一炮打响,夺得省首届电视小品大赛业余组一等奖,并上了春节电视晚会和中央电视台。

然而,王培通并未沉缅于演出的成功。他觉得:要在艺术上攀上高峰,仅仅表演是不够的。于是,他开始从事小品的创作,先后拿出了十几个精彩的小品剧本,自编自演,在小品园地中引起轰动。《西餐与泡菜》是1991年全国职工文艺晚会中唯一的一个小品,是从全国送审的200多个小品中经过筛选而登上全国大舞台的。

王培通的成功,在于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是他的那股子“玩命”的精神。

他在主演话剧《青山人》时,开演前被一个道具划破了手,血流如河,送到医院缝了4针。但他依然从医院奔回,坚持演出并和队友们一起装台卸台。《西餐与泡菜》进京演出时,他在奔驰的列车上改本子。从北京回来,又赶省上的演出,电视台播放他的演出,他竟顾不上看,又连夜赶奔兴平,编排小品《倒蛋部队》。无论是炎炎赤日还是冰天雪地,为赶排节目,他和伙伴们总是通宵苦战,排完后又匆匆赶奔办公室上班。

“搞艺术就得有股子犟劲!”这是王培通的口头禅,也是他拚搏精神的写照。

王培通的犟劲还表现在他对演出的认真上,那年冬天,他到安康为工人演出一个小品,反映的是夏天发生的故事。露天舞台,北风凛冽。王培通毫不犹豫,脱掉衣服,穿着背心裤头就上台了。工友们心疼地说:“你呀,真是个拚命三郎!”

上篇:没有了
下篇:假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7/199407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7/23/29399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