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时在报纸上看到有的县市领导为解决财政困难的燃眉之急,卖掉机关“给他们配备的专车”的报道。这的确是值得称道的一桩善举。但笔者由此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车真的是给他们配的“专车”吗?果真如此,又是按哪里的规定配备的?
据我所知,按照有关规定,省部以上领导干部方可配备专车,怎么现在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的专车呢?不仅县市领导有专车,不少企业的领导,甚至有的科镇领导也可抖“专车”威风。是记者笔下有误,还是别有原因?令人大惑不解。但是细细捉摸之后,也就见怪不怪了。一是在有些领导人的心目中,机关的车就是他个人的“专车”,上下班专车接送,外地出差开会专车相伴,走亲访友,接儿送女,迎来送往。心安理得,名副其实,怎么不“专”!二是习惯成自然,既然是供领导专用的车,在其他同志的眼里,当然也就是党和政府给这些领导同志配的“专车”了。
这里我并非是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办事情只能骑自行车和挤公共车。现在条件变了,哪个单位都有几辆车,因公坐车,提高效率无可非议。但把机关的车当成个人的专车,把公车变成私车就不应该了;更不能把坐什么样的车当成权力的象征,象谷城县委书记、县长那样,坐上桑塔那望蓝鸟,换了蓝鸟,又奔‘现代’……须知,这种享乐攀比的欲望越高,和老百姓的距离就会越拉越大,给人民办事的心就会越来越淡,到头来必然遭到党和人民的唾弃,\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前个时期,在基层听到有的群众批评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一包烟二斤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栋楼”。话虽尖刻剌耳,但振聋发聩。苦口良药,忠言逆耳,万勿等闲。由此可见,抓廉政建设,从领导干部自身来说,还是要先抓“两头”,一是要管住“嘴巴”,不要胡吃乱拿,二是管住“屁股”,少在车子上动心思。
回过头来,再重复一遍:领导卖豪华车给职工、教师发工资,我双手赞成;但刹刹这与日俱增的“专车”风、换车风,则更是当务之急。 (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