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明洲
早听说延安夏季闹水荒,但毕竟是百闻不如一见。七月份记者去陕北采访期间,两次在延安市共停留10余日才有了切身感受:延安的盛暑真是滴水贵如油!
我们7月11日晚7时到延安住进一家招待所,卫生间竟拧不出一滴水,服务员送来半盆洗脸水后,第二天早上洗脸还得用那半盆水;想刷牙,从晚上等到次日早饭也没搞到一杯刷牙水。西安红旗厂两位出差的高级工程师抱怨说:“我们住的旅所20小时就供了一壶开水,洗嗽水一概没有,50元包的房间连个凉水澡也冼不成。”第二天晚上供水时,这两位高工在脸盆、缸子、杯子里都盛满了“战备水”。据了解,这一段时间连延安最高档的大宾馆也一样闹水荒,害得来延安出差、旅游、朝圣的外地人叫苦不迭。
延安当地人的供水情况怎样呢?记者从地区政法大楼、地区运司,一直走访到行署、地委办公大楼,水龙头都没有拧出一滴水。地运司工会的同志说:“从6月份以来,延安就是早晚各供一次水,有时还没有保证。”南关市场沟口的一位老者说:“最苦的还是我们居民,成十户才一个龙头,地势高处供水时水也压不上来,只好到机关单位排队担水。跑得慢了就没水了,只好挑着空桶恨恨而归。”
延安市建设局的同志告诉记者,现在延安市区日用水需求量2至3万吨,而眼下日供水量只有1.8万吨左右。这样悬殊的供需矛盾,导致全市水荒时起时伏,有时几乎发生全市断水的危险局面。为此,1991年延安市提出从延河上游的王瑶水库铺设管道的引水工程方案,但整个工程预计需1.74亿元的投资,由国家、省、地、市四级集资也有困难。于是,延安市自来水公司又提出一个近期引水工程方案,也称王瑶引水一期工程,即改建加固宝塔山后的方塔水库,在延河丰水期将富余的水澄清后,通过地下输水管道,送入水库储存,在水源紧缺时再用库存水进行调节。据介绍,这一工程投运后,延安市远期生活用水和近期工业用水将得到解决。
正当延安人民急切盼水,方塔水库、输水管道铺设等工程紧张施工之时,引水工程却碰到了两大难题:一是资金极缺,二是水源污染。
冒着7月的烈日暴晒,年过六旬的工程技术人员李子峰陪记者翻山越岭,走访了8华里的改水工地。只见光着膀子施工的民工和在现场操作的工人、技术人员,脸上、背上的汗水和着尘灰流,在烈日下如同一尊尊泥塑。从水库大坝到管道铺设,破石2.6万立方米和移动土方30万立方米的工作量,还有设备、管道的运卸安装,都是他们从春到夏一镐一锨干出来的,但工钱却不能兑现。缓德农民包工队的王洪新说,他带着30多人在工地干了80多天,只兑现了8500元,民工们连烟火钱也拿不到。省城建总公司施工队的老白说,他们在铺设引水管道中已垫资工程款220万元。
“给施工队的工资兑不了现,甚至让施工单位垫资施工,谁也不忍心,但实在没有办法。引水工程预算3750万元,但地市领导亲自跑北京,找省上,才到位了1900万元资金。”延安市建设局—位局长说“为了尽快治水荒,这一引水工程采用超常作业,是先起动工程,后解决资金。而按目前原材料涨价的情况看,工程总投资可能要突破5000万元,这样资金缺口就更大了……”
在采访中,引水工程指挥部的同志多次谈到,延河水源污染严重,直接威胁着延安人民的健康,关系到引水工程的成败。延安地区环保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延河上游距延安市区65公里的王瑶水库,总库容2.03亿立方米,是经专家论证由行署确定的延安市唯一的饮用水源。长庆石油勘探局却违反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从1991年以来在王瑶水库流域一、二级保卫区钻油井205口,致使水库水质严重污染,无法饮用,造成库中119万尾鱼死亡。省水利厅、省环保局先后为此发出警报,国家环保局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目前问题仍在发展,污染有增无减。为此,延安地区环保局再次发出呼吁:请求省环保局等有关方面采取果断措施。